二十四節氣是農耕文明的產物,以時節為經,以農桑與風土為緯,構建了中國人的生活韻律之美。位于黃河流域的河套地區,歷史悠久,農耕繁盛,自是嚴格遵循二十四節氣而生產運作。
時值立夏,河套平原的田間地頭一派忙碌景象。“河套從來是福鄉——天賦河套·二十四節氣”系列紀錄片首集《立夏》于5月10日正式發布。人們品讀著紀錄片精彩的音畫語言,品讀著紀錄片展現的風物河套、風景河套、風味河套、風華河套、風俗河套。
——編者
葵海 高曉龍/攝
河套瓜果(紀錄片截圖)
內蒙古金草原生態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奮澤:
更直觀地看到河套的物阜民豐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寶貴的農業科學遺產,更是國人認“時”、用“時”的智慧結晶。河套地區農牧業發展歷史悠久,“八百里河套米糧川”享譽國內外,通過此次的“河套從來是福鄉——天賦河套·二十四節氣”系列紀錄片,讓我更直觀地看到了河套地區的物阜民豐。
巴彥淖爾市三胖蛋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建忠:
呈現了河套的天然、綠色
“天賦河套 世界共享”,“河套從來是福鄉——天賦河套·二十四節氣”系列紀錄片將河套的天然、綠色呈現在人們眼前。“天賦河套”譽滿天下,向陽花開福臨萬家。三胖蛋扎根金土地,熱愛“天賦河套”,珍惜這片熱土,將一如既往守護好家鄉的根,書寫河套瓜子的傳奇。
內蒙古王爺地蓯蓉生物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魏均:
將“天賦河套”與二十四節氣緊密相聯是非常巧妙的組合
“河套從來是福鄉——天賦河套·二十四節氣”系列紀錄片將“天賦河套”與二十四節氣緊密相聯,這是非常巧妙的組合。恰好二十四節氣與肉蓯蓉也是緊密相連的,谷雨時節是肉蓯蓉在烏蘭布和沙漠的豐收季,立夏時節肉蓯蓉則迎來盛花期,開始種子繁育過程。內蒙古王爺地蓯蓉生物有限公司在烏蘭布和沙漠治沙近二十年,建成3萬畝有機中蒙藥材示范基地。現在有了巴彥淖爾日報社的宣傳和支持,乘著“天賦河套”的東風,肉蓯蓉產業也迎來了新機遇,王爺地肉蓯蓉產品必將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內蒙古昌興達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永生:
是提升“天賦河套”品牌影響力的精品力作
“河套從來是福鄉——天賦河套·二十四節氣”系列紀錄片,是發揮融媒體優勢、提升“天賦河套”品牌影響力的精品力作,真實展現了巴彥淖爾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豐富的物產資源。
立夏后,正是枸杞發芽吐葉之際。河套枸杞日照時間長,含糖量高,昌興達公司按歐盟有機標準種植枸杞,以特殊工藝使河套沙瓤西紅柿和有機枸杞完美結合,推出的“西紅柿枸杞原漿”讓很多客戶贊嘆不絕。其實關鍵就是原材料,只有河套大地孕育的農作物,才能做出這樣的美味,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內蒙古恒豐集團銀糧面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魏博:
必將成為宣傳巴彥淖爾形象、精神、符號和氣質的重要載體
巴彥淖爾日報社將“天賦河套”與二十四節氣這兩個超級符號結合在一起,推出“河套從來是福鄉——天賦河套·二十四節氣”系列紀錄片,這必將成為宣傳巴彥淖爾形象、精神、符號和氣質的重要載體。
立夏時節,河套大地生機盎然,綠油油的麥田像是展開了一幅希望的畫卷。恒豐公司依托盛產優質小麥的河套平原,充分發揮河套地域優勢、品牌優勢、產品優勢引領食品行業健康發展,為振興中國民族工業譜寫光輝篇章。
斑斕大地 王聯柱/攝
內蒙古旭一牧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繼新:
吸引更多群體了解河套文化
立夏是標示萬物進入生長旺季的一個重要節氣。“河套從來是福鄉——天賦河套·二十四節氣”系列紀錄片拍攝精良,影像畫面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結合散文化的結構形態,在較短的時間內傳遞出飽和的信息量,給人帶來強烈的審美感受。美感和藝術性會吸引更多人的注意,讓更多群體更直觀地了解河套文化。
內蒙古金伯利農場有限公司總經理郝敏:
很好地展現了河套的風土人情
“河套從來是福鄉——天賦河套·二十四節氣”系列紀錄片貼近生活,很好地展現了河套地區的風土人情。北緯40度黃金種植帶,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巴彥淖爾得天獨厚的種植條件使金伯利公司種植的蜜瓜外形美觀,甜度適中,口感香脆,在全國一線城市有很高的美譽度和競爭力,單個蜜瓜售價達到200元。
兆豐河套面業總裁白保林:
傳遞出“天賦河套”品牌內涵
“河套從來是福鄉——天賦河套·二十四節氣”系列紀錄片首集《立夏》圍繞大自然慷慨賦予河套的優越稟賦,沿著傳統文化的脈絡,將立夏時節純樸的河套之美、河套之味,以及河套燦爛悠久的農耕文化融合在一起,通過清新生動的影像語言表現出來,真實展現了“天賦河套”的獨特魅力,傳遞出“天賦河套”品牌內涵。
李金娥:
創新宣傳,讓“天賦河套”吸引世界目光
巴彥淖爾日報社一直堅持理念創新、內容創新、手段創新,此次又獨出心裁地推出了“河套從來是福鄉——天賦河套·二十四節氣”系列紀錄片。二十四節氣歌,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且人人可張口誦讀。用這種符合受眾的視聽習慣、新穎獨特的表述形式,宣傳河套豐富的自然資源、獨特的人文景觀、肥沃的良田厚土、豐富的農畜產品、綠色的美味佳肴,增強了宣傳的吸引力、感召力、公信力,定會讓“天賦河套”吸引世界目光。
呂成玉:
多視角多層面地宣傳了美麗富庶的巴彥淖爾
黃河之水天上來,孕育河套米糧川。奔騰的黃河水,綠油油的麥苗,金燦燦的向日葵,在攝影家的鏡頭中鮮活地展現在廣大觀眾面前。由巴彥淖爾日報社拍攝制作的“河套從來是福鄉——天賦河套·二十四節氣”系列紀錄片首集《立夏》,以母親河為主線,以河套民諺為切入點,以河套特產燈籠紅香瓜、米涼粉等為視點,著力聚焦豐沛的水系、廣袤的田野、勤勞的人民,全面突出河套是“福”地、河套人民的幸福生活主題,多視角多層面地宣傳了美麗富庶的巴彥淖爾。
張志國:
“福鄉河套”名不虛
巴彥淖爾日報社策劃推出的“河套從來是福鄉——天賦河套·二十四節氣”系列紀錄片首集《立夏》如期發布了,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這是宣傳河套文化的又一創新之舉。
根據種植養殖業發展的需要,河套人民對于氣候物候的研究,有著很深厚的積淀。對于四季輪回不同時節的水土特征以及種養對策爛熟于心,令人嘆服。正如俗語所言,“三天學個買賣人,一輩子學不了個莊戶人”。
綠色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設,如今向我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巴彥淖爾日報社推出的“河套從來是福鄉——天賦河套·二十四節氣”系列紀錄片,正是適應這種新需求的舉措,十分必要,正當其時。我們只有在研究、宣傳、決策、實施等各個方面齊心協力,共同打造,既定的奮斗目標才會卓越實現。
日月如梭,轉眼到了立夏時節。每年到這個時候,河套地區陽光明媚,麥苗青青,萬木蔥蘢,一派欣欣向榮景象,真正到了農作物快速生長的大好時候,農人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