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河鎮土默地村二社趙女士的父親在做燒肉
杭后蠻會鎮紅旗村的劉巧梅在炸馓子
臨河四中退休老教師劉老師做油炸糕
臨河華海尚都居民小魏第一次制作年貨
臨河糖廠家屬樓老李家制作的年貨
眼下,春節進入倒計時,在巴彥淖爾,家家戶戶都在忙著備年貨,炸酥雞、炸丸子、炸油糕、做燒肉……滿屋飄香,各項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人們歡歡喜喜地盼望著新年的到來!
家家戶戶做年貨 滿屋飄香迎新年
牛肉餡里放上面粉、蔥末、姜末、鹽和調味料,再倒點花椒水,攪拌均勻后,用手揉成小丸子,待油燒開一一下入鍋中炸至金黃,一顆顆金燦燦、圓滾滾的牛肉丸子就做成了……嘗上一口,外焦里嫩,好吃極了。近日,走進臨河糖廠家屬樓居民老李家中,他正忙著做年貨,炸丸子、炸酥雞、鹵豬蹄、做燒肉……樣樣拿手。
雖然現在市面上很多東西都可以買到成品,但是對于年貨的籌備,老李還是喜歡親自動手。“兒媳婦特別愛吃我炸的酥雞,每年快過年時就盼著呢,自己動手做的年貨吃著放心,更有年味兒!”老李一邊忙活一邊說,“炸酥雞的關鍵是面糊的調制,面糊太稀酥雞炸出來不定型,面糊太稠炸出來外殼太硬口感不好,另外雞肉也要提前用蔥姜和調料腌制,做出來才更入味!”談起河套年貨的制作,老李的經驗可不少,煎、炒、烹、炸,經他手制作的每一道美食都是年夜飯餐桌上的搶手貨。
同樣,家住臨河華海尚都的小魏這幾天也忙活起來了,今年是她第一次自己制作年貨,打算每樣都多做一些,給住在鄉下的父母帶回去?!敖衲昀霞业乩锏幕顑憾?,來不及做年貨了,往年都是我母親做,我打下手,今年我把自己炸好的酥雞、丸子打包帶回去,讓他們嘗嘗我的手藝?!睘榱俗龊媚曦洠∥禾匾鈴木W上搜了很多教程,還不停地通過視頻向母親請教?!半m然制作過程像‘打仗’一樣,但最后看到成品很有成就感?!闭ê玫乃蛛u和丸子剛出鍋,小魏迫不及待地上鍋蒸熟,邀請朋友一起品嘗。
除了傳統的河套“硬四盤”,油糕也是河套人年夜飯中必不可少的。過年吃糕意味著一年比一年高,一年比一年好,取諧音是祝愿人們步步高升,有喜慶吉祥之意。在臨河中興泰富小區臨河四中退休老教師劉老師家中,一盆熱氣騰騰的蒸糕剛剛出爐,起鍋燒寬油,一家人其樂融融準備炸油糕。
劉老師拿起一塊糕團在手中一揉一搓一切,分成同等大小的劑子,并按壓成扁圓形,再包入適量的豆沙餡,配合收口黏結等動作,一個個圓鼓鼓的油炸糕雛形就做好了。劉老師的兩個小孫子也學著爺爺的手法,讓奶奶幫他們將豆沙餡放在糕團中央,再小心翼翼地對折。“趁著蒸出來的糕還有溫度,要趕緊把一盆糕團都包好,等會兒就能一起炸了。”劉老師邊說邊加快了包糕的速度。
不一會兒功夫,油糕出鍋了,剛出鍋的油糕色澤金黃、細膩柔軟、又糯又香,還有嚼勁,放久了也不會變色。劉老師笑瞇瞇地告訴記者:“過年要吃好油糕,可是有訣竅的。米要用當年新打出的米,泡米時間要掌握好,石碾上碾米的時候要細篩細壓,這樣做出來的糕口感細膩,入口回香?!?/p>
傳統年貨勾起兒時美好記憶
為了方便制作年貨,臨河市民趙女士特意將買好的食材拿到住在雙河鎮土默地村二組的父母家,在院子里支起爐灶,找出家里最大的鍋,準備“大干一場”。
扒條肉是“硬四盤”中耗時最長、工序最多的一道菜。每年制作這道壓桌菜的重任就落在趙女士的父親身上。將泡好的五花肉塊放入開水鍋焯去浮沫,加入蔥姜蒜、紅燒醬油、香葉、桂皮、八角、花椒、料酒,大火燒開改小火慢燉至筷子能扎破豬皮,再將燉好的肉塊撈出瀝凈水分,放入油鍋中炸至深紅色,豬皮被高溫燙起層層小泡泡,泡泡越多,說明制作手法越地道。炸好的燒肉塊晾冷變硬后便可改刀成片兒裝碗,將有豬皮的面朝下依次排列碼入碗中,放到籠屜中蒸至碗中出油,再搭配蔥蒜汁,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入口即化、香而不膩,就連平時一口肥肉都不吃的趙女士也對父親做的扒條肉贊不絕口。
走進臨河城關鎮五四村錢女士家院里,誘人的香味兒撲鼻而來,她正在為家人炸馓子。趙女士是哈爾濱人,嫁到巴彥淖爾已經十多年了,逢年過節,她都會忙前忙后為一家人制作各式各樣具有家鄉特色的美味食品,炸干貨、鹵豬蹄、鍋包肉……一樣都不能少。“孩子們愛吃,我也喜歡做!”趙女士樂呵呵地說。
在杭州定居多年的劉巧梅今年帶著老公和孩子早早回到老家杭錦后旗蠻會鎮紅旗村,春節臨近,她最期待的就是和家人一起制作年貨?!耙患胰司墼谝黄?,自己動手做出來的食物才最有年味。記得小時候每年快到春節的時候,母親就會帶我們炸油餅和麻花,過年的氣氛一下子就有了?!闭f起母親親手制作的美味,劉巧梅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1月11日晚上8點,村里一片寂靜,劉巧梅家里卻十分熱鬧。三四個人圍著灶臺,忙進忙出,劉巧梅不時地往灶臺里添柴火,時而揭開鍋蓋,看看油鍋里的麻花是否變色。不一會兒,一根根金黃酥脆、冒著熱氣的麻花就出鍋了,劉巧梅將麻花整齊地擺放在篦子上,再端到涼房里晾涼?!笆袌錾腺u的哪里比得上我們自家做的,絕對沒有添加劑!”劉巧梅笑著說。
“一家人在一起制作年貨,熱鬧的同時也趕走了冬季的寒冷?!眲⑶擅氛f,往年買年貨,只要有錢就能買一大堆東西,現在不一樣了,動手做年貨,將糧食變成美食,不僅能學到不少傳統技藝,還能勾起兒時的記憶,讓孩子見證家鄉傳統美食的制作過程,也是一種傳承。“那時候,只要家里開始制作年貨,我們就知道春節不遠了。”濃濃的年味交織著家的味道,構成一幅幅幸福溫馨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