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的王建偉,作為中石化華北油氣分公司采氣二廠派駐當地烏蘭班組的技術員,此時,正在駐地技術組辦公室內緊盯著電腦屏幕界面,隨時觀察各個天然氣井口壓力、流量等數據是否出現異常。
圖為中石化華北油氣分公司采氣二廠采氣員工在東勝氣田進行夜間排除設備故障。姚冬攝
入冬以來,北方城市均已進入供暖季,為保障廣大市民能夠順利使用天然氣采暖、做飯、洗澡等,王建偉和工友們一直堅守在生產一線。“我們采氣二廠負責開發的東勝氣田,共有580多口天然氣生產井,分布于杭錦旗、鄂托克旗等地,我們班組負責其中的157口井,日產量180萬立方米。”
圖為中石化華北油氣分公司采氣二廠采氣員工正在東勝氣田處理氣井凍堵作業。馬獻珍攝
冬季由于氣溫降低,天然氣生產井往往會出現攜液困難、產量遞減等問題。“如果數據出現異常,我們會第一時間通知巡檢工作人員到現場核實,查看情況,如果他們無法處理,便由我們前往進行恢復治理。”王建偉介紹。
圖為中石化華北油氣分公司采氣一廠采氣員工在大牛地氣田對氣井進行解堵作業。胡慶明攝
說話間,王建偉發現一口氣井出現數據異常變化,由于巡檢人員距離較遠,他便和同事戴上皮帽、穿上棉大衣,前往現場進行處理。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路途顛簸,到達現場發現該井流量計凍堵,立即進行儀表吹掃解堵,同時對現場保溫情況進行排查加裝。又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緊張忙碌,終于順利解決問題。“冬天我們幾乎每天都得到野外處理井口凍堵、積液等問題,常常忙得吃不上熱乎飯,晚上干活凍得手腳生疼,也得盡快讓氣井恢復生產、保障產量。”王建偉說。
圖為中石化華北油氣分公司采氣二廠采氣員工正在巡檢設備。姚冬攝
在位于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的采氣二廠廠部,信息工程部技術員馮巍在值班室接到了一陣急促的電話,原來是東勝氣田分輸站外輸超聲波流量計發生故障。
“出發!”馮巍立即冒著嚴寒,直奔站場進行搶修。經過半小時爭分奪秒、緊張有序的故障排查、數據分析、搶修調試,最終發現是流量計至流量計算機無信號,導致數據異常,最終成功排除故障。
中石化華北油氣分公司采氣一廠采氣員工正在大牛地氣田為氣井實施解堵作業。馬獻珍攝
“我們主要負責全廠自動化控制的儀表、設備等,從建到管到維護,現在井口均已實現自動化,所有數據實現遠程傳輸,一旦因設備故障引起計量誤差,導致整體產量數據判斷出現問題,會給整個生產帶來嚴重不良影響,我們相當于整個廠的‘眼睛’。”馮巍告訴記者,“除了故障排查和處理,我們還會根據氣井的產量、設備重要性等進行定期巡檢、維護,我們去過最遠的氣井開車得四個多小時。”
圖中石化華北油氣分公司采氣二廠東勝氣田采氣員工在盡心氣井維護作業。張偉攝
“目前我們在鄂爾多斯開發了東勝和大牛地兩大天然氣田,累計生產天然氣550億立方米,2022年產氣再次突破50億立方米,除一部分滿足內蒙古當地居民用氣和寧夏供暖需要外,大部分天然氣輸入國家管網后輸向黃河流域6省份。”中石化華北油氣分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李亞輝表示,“針對冬季氣井易發生凍堵等問題,我們超前制定應對措施,公司日產天然氣1500多萬立方米以上,較3個月前增加近300萬立方米,確保千家萬戶用上充足的‘暖心’天然氣。”
圖中石化華北油氣分公司采氣二廠巡檢員工正在東勝氣田進行巡檢作業。馬獻珍攝
圖中石化華北油氣分公司采氣二廠巡檢員工正在東勝氣田進行巡檢作業。張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