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渾善達克、科爾沁兩大沙地從這里穿境而過,沙化土地面積占全市總土地面積近1/3,如何把綠色鋪就在漫漫黃沙之上?
初夏時節,微風輕拂,驅車行駛在剛剛貫通不久的穿沙公路“阿浩線”上,新鋪就的黑色路面、稻草方格鎖住的沙丘一一從眼前閃過,公路兩旁茁壯成長的松樹隨風搖曳,煥發出勃勃生機。
這是翁牛特旗實施“以路治沙”工程以來的第13條穿沙公路,總長度15.1公里,連接著阿什罕蘇木與浩日沁塔拉。
以路治沙,是翁牛特旗治沙的創舉。通過多年實踐,該旗探索出一套“開通穿沙公路、進行切割治理”的治理沙地模式,先后開通了響道線、圖哈線等13條穿沙公路。網格化的穿沙公路,把沙區切割成了若干個治沙單元,人流、物流通過公路進入沙地深處,綠色則由公路兩側向外擴展。
“讓荒山披綠,沙漠成金,只是生態文明萬里長征的一個開始?!蔽膛L仄炝植菥株愖跐珠L表示,將繼續通過“以路治沙”“引水入沙”等多種模式綜合開展治沙工程,科學組織規劃,把翁牛特旗打造成全國防沙治沙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示范區。
見微知著,沒有翁牛特旗治沙的創舉,就沒有赤峰防沙治沙的好成績。
長期以來,赤峰市高度重視防沙治沙工作,堅持“生態立市”理念不動搖,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不懈地開展防沙治沙工作,從“三北”防護林建設到退耕還林再到京津風沙源治理,每批生態建設重點工程,赤峰都有創新的實踐。
“以路治沙”綜合治理、沙化退化農田草牧場防護林營造、兩行一帶造林、流動沙地沙障治理、丘陵山地綜合治理等一批技術模式,大大提高了赤峰市治理水平和治理成效。
“十三五”以來,赤峰市完成營造林面積792.61萬畝、人工種草面積1446.27萬畝,落實草原禁牧面積2753.65萬畝,實施草畜平衡面積2753.65萬畝,劃定基本草原面積3203.26萬畝,落實草原生態補助獎勵政策5157.63萬畝。
在生態建設的新階段,赤峰市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以保護優先、自然修復為主,做到節水優先、量水而行、因水施策,轉變農牧業生產方式,持續加大防沙治沙工作力度,生態環境建設效益日益顯現。
目前,赤峰市森林面積由600萬畝擴大到4547萬畝,森林覆蓋率由5%提高到35.78%,沙化土地面積減少1166萬畝,八百里瀚海變成“塞上綠洲”,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向“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2021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關于公布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保留名單的通知》,赤峰市成功保留了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的美譽。這是赤峰市繼全國生態建設先進市、全國治沙標兵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天鵝之鄉”等榮譽后獲得的又一新的國家級名片。
逐綠而行,久久為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赤峰市全力推進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思路愈加清晰,森林城市、森林城鎮、綠色村莊創建工作蓬勃開展,植綠、護綠意識深入人心,一幅秀美的生態文明長卷正在赤峰大地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