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臨河區干召廟鎮迎豐村高標準農田間,只見一塊塊農田整整齊齊、集中連片,田中翠綠的玉米苗長勢正旺。
“高標準農田就是好,田面平整、設施完善、節水增產。你看,玉米在這樣的地里長勢多好!”正在察看玉米生長情況的村民尚奮平興奮地對記者說。
“去年秋天,村支書開會向村民們征求意見,問大家‘政府給咱們村免費建設高標準農田,大伙兒愿意不?’大家問高標準農田怎么個‘高’法,村支書說‘一句話,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鹽漬降、土肥沃,全程都用上農機,省力省時又省錢!’”尚奮平向記者講述了去年秋天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前,村里向村民征求意見時的場景。
“這可是大好事!我們舉雙手支持。”尚奮平說,不久后,施工隊就進駐田間地頭,改田、改土、改水,村民們也跑前跑后,忙得不亦樂乎。
高標準農田項目竣工驗收后,迎豐村之前的補丁地、巴掌田都變成了連片田,高高低低的田塊也變得平坦整齊。“這田光看著就讓人覺得舒心,莊稼種在這樣的高標準農田里,產量肯定低不了!”尚奮平樂呵呵地說。
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后,一條條3米多寬的機耕道在田間縱橫交錯,為機械化提供了便利。“如今地塊相連,大型農機可以敞開撒歡,種地輕松多了。”尚奮平邊說邊又指著田里的滴灌管道說,“你看,田間還安裝了水肥一體化滴灌管道,如果莊稼缺水了,就接通水管進行滴灌,再也不用為澆水不便發愁了。”
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為我市發展現代農業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打下了堅實基礎。2019年—2022年,我市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232萬畝,實現了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鹽漬降、土肥沃,畝均節水20立方米以上、節約成本90多元、土地流轉收入提高500元以上,新增耕地1.5%左右,糧食產能提高10%以上,森林覆蓋率提高1.35%。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我市全部采取“大破大立”建設模式,即打破農戶的承包界、打破雜亂的地塊界、打破混亂的渠溝路,統一開挖渠溝、統一修整道路、統一植樹造林、統一平整土地、統一劃分地塊,重新調整分配經營。通過實施灌溉與排水工程、土地平整工程、土壤改良工程、田間道路工程以及農田防護林工程等,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2023年,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為93萬畝(新建13萬畝、改造提升80萬畝)。目前,已開工39.74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