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烏拉特前旗沙德格蘇木在呼和溫都爾嘎查積極探索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將零散養殖戶“化零為整”,著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馬產業,助力牧民走上致富路。
優化基層組織建設,筑牢組織振興“壓艙石”。堅持黨建引領,選優配強“兩委”班子,通過選拔高學歷年輕人才充實到嘎查“兩委”班子中,發揮中青干部的優勢和干勁,推動馬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先后3次組織各黨支部赴烏蘭察布市、包頭市等地實地觀摩學習當地合作社加工制作酸馬奶和市場運作的先進經驗。積極爭取民族發展資金50萬元,整合14戶牧民和9戶脫貧戶自籌資金7.7萬元,通過會議座談、走訪調研等方式,廣泛征求意見,確定了貼合本地實際的馬產業發展思路,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增強帶領群眾致富發展后勁。
凝聚“四方”人才合力,搭建人才振興“連心橋”。積極培養、回引一批致富帶頭人,吸引經驗豐富的養殖大戶、致富能人以及返鄉創業大學生、“土秀才”等人才,通過集資入股方式,進入馬產業鏈。充分發揮鄉土人才示范帶動作用,將人才納入馬產品保種繁育、產品加工、競技比賽和旅游文化等各個環節,組織現場養殖技術培訓,不斷提升合作社成員科學養馬的技術水平,推動形成了以馬匹交易、馬產品生產、旅游服務于一體的標準化產業鏈,為馬產業長足發展注入活力。
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激活產業振興“動力源”。依托自然資源稟賦、民族文化獨特、養殖人才集聚等“三大”優勢,通過成立黨支部領辦的養殖型合作社,集中采購改良蒙古馬84匹,實行寄養模式。預計年收益達25萬元以上,除去民族發展資金6%收益金,實現集體經濟增收8萬元,14戶牧民和9戶脫貧戶入股分紅14萬元。同時,積極探索“民族團結+牧文旅融合”新路徑,逐步完善馬肉、酸馬奶、馬奶酒等產品加工體系,延長馬產業鏈,提高相關馬產品的附加值。
下一步,沙德格蘇木將持續放大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紅利效應,深層次挖掘和保護馬文化,以“弘揚蒙古馬精神、打造馬產業集群”為發展方向,推動養馬、育馬、馬文化、馬術競技、馬休閑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