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萬太公炒貨廠,炒瓜子香味撲鼻而來。工人們正在分工忙碌,卸車、打包……一顆小小的葵花籽經過脫皮、烘干,被加工成人們喜歡的美味熟葵花子。
“萬太公炒貨廠現在有4條生產線,2條烘池線,1條脫皮線和1條原味線,24小時能生產42噸左右。從8月中旬開始,一直陸陸續續地生產。”萬太公村黨支部書記韓來牛說。
烏拉特前旗西小召鎮萬太公炒貨廠是村黨支部領辦的集體經濟項目,總投資1136萬元,總建筑面積6700平方米,引進先進加工設備和技術工藝,年加工葵花子、葫蘆子3000噸以上,是集收購、貯存、清洗、炒貨、生產、包裝、儲運等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炒貨企業。“現在和5家企業委托代加工,按照現在的情形,今年能加工1500到2000噸。”韓來牛說。
萬太公村地處西小召鎮東南部,村民主要以種植耐鹽堿的葵花為主。過去,雖然當地的葵花品質高,然而,受市場牽制卻賣不上好價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19年,萬太公村結合自身實際,通過有效整合產業扶貧資金和村民自籌資金,建設了萬太公炒貨廠,通過“黨支部+公司+農戶”的運營模式,打造集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企業,進一步推動農民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今年,為了讓企業的發展更有后勁、更可持續,炒貨廠與浙江炒貨企業合作,為全國各地炒貨企業代加工。目前,已生產葵花子200多噸。“我們這兒種葵花的比較多,葵花過剩的時候就賣不出去了。今年炒貨廠能銷售當地葵花2000噸以上。” 韓來牛說。
炒貨廠不僅優先、高價收購本村及周邊村組村民的葵花,解決村民葵花子銷售問題,還優先雇用西小召鎮具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脫貧戶、五保低保戶等,并吸納周邊村民在此長期就業或季節性務工,增加他們的收入。
“我在村里的炒貨廠打工,一個月掙五六千塊錢,挺不錯。”村民白慧說。
目前,萬太公炒貨廠項目原材料和用工需求已輻射全鎮11個村,帶動群眾7387戶20233人,依托葵花產業增收致富,真正將葵花產業做成當地的“向陽”產業。
“下一步,我們還想自己做一些原味瓜子,20多萬元買了一臺全自動打包機,今年想把機器運行起來,逐步發展。再加上篩選生瓜子、賣生瓜子,兩條腿走路。”韓來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