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邀到錦繡堂同學家吃殺豬菜。不知道什么時候,柏油路、水泥路已經村村相通了,從縣城到錦繡堂三十多公里,驅車很快就到了。
同學家已經坐滿了前來赴宴的親戚朋友,整個屋子彌漫著濃郁的大鍋燴酸菜的醇香,讓人不禁流口水。
每年大雪節氣前后,天也冷了,農活兒也干完了,河套農村開始殺豬。殺豬這天,是河套農民的特殊節日,頂如辦個小事宴,俗稱“豬事宴”,擺個三桌兩桌是常有的事。誰家殺豬,提前幾天就給親戚朋友打電話,我家什么什么時候殺豬,來吃殺豬菜!請人的自豪高興,被請的也覺得很有面子。
四十多年前,農村經濟條件不是很好,人們也不知道冰箱冰柜是個什么物件,更別說買了。到冬天特別冷的時候,外面的冰已經凍得足有三四寸厚了,家家戶戶才開始殺豬。為了豬肉存儲保鮮,河套人可是智慧滿滿。從水渠或水塘里破冰,拉些大塊的冰塊回來,在院子里背陰的地方,用冰塊砌個形狀不規則的“小山包”,留個小口,把要儲存的豬肉切塊放在里面,用冰塊堵上小口,然后和些泥,在“小山包”外面抹上一層,一個既保鮮又防盜的純天然小冷庫,就大功告成了。人們俗稱其為“肉窖”,平時在上面時不時潑點冷水,越凍越厚越結實。里面存放的豬肉,既鮮嫩又不失水分,能一直存放到開春天氣暖和了。
豬肉燴酸菜已經成了河套名吃,殺豬這天滿滿燴上一大鍋,足夠幾十個人吃。一個豬脖子的肉,無論多少斤,全部入鍋,燒柴火慢慢燴燜,肉爛菜綿,肥而不膩,色味俱佳,入口即化。吃著醇香可口的豬肉燴酸菜,聽著人們的歡聲笑語,享受著濃濃的鄉情、親情、友情,一年的辛勞頓感煙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