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杭錦后旗不斷探索運用管護新模式,建立健全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長效機制,進一步強化高標準農田“有人管、有人修”,確保建成的高標準農田長久持續發揮效益,保障糧食高產穩產。
筆者走進隆正農牧業專業合作社,二道橋鎮慶豐村“兩委”班子和種植大戶代表們正在召開一場關于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的會議,大家圍繞建后管護的工作內容、職責、措施以及成立管護小組等情況進行討論交流。合作社理事長李博作為當地的流轉大戶,第一時間響應,與村“兩委”簽訂了高標準農田管護協議。
李博之所以這么積極響應,得益于這兩年高標準農田提升改造工程帶來的實惠。李博告訴筆者,今年合作社在二道橋鎮共流轉土地11000多畝,都是經過高標準改造過的土地,耕地質量普遍較之前提升了1~2個等級,產量增長5%~10%,而且改造后的土地便于大型機械作業,從種到收的成本明顯下降。
早在2020年,慶豐村便開始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改造前全村的耕地總面積是8200多畝,經過大破大立、土地平整、灌排配套、土壤改良等,新增耕地3%左右。如今,全村耕地總面積達到了9800多畝,已全部達到了高標準農田的標準,具有路相連、渠相通、澇能排、旱能灌等特點,為規模種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發展現代農業奠定了堅實基礎,村民也切實享受到了高標準農田帶來的紅利。
為了讓農戶更好地享受到高標準農田建設帶來的紅利,杭錦后旗在以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穩糧增收重要抓手的同時,注重“建管并重”,制定了《杭錦后旗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后管護實施辦法(試行)》,根據實際及工程設施特點,因地制宜,按照誰受益、誰管護,誰使用、誰負責和財政激勵補助相結合的原則,明確管護主體,明晰管護標準,落實管護責任和管護經費。同時,充分發揮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社會化服務主體等各方積極性,實施種田與管田相結合,不斷探索多種管護運營新模式,確保建成的高標準農田長久持續發揮效益,不斷提高糧食生產安全綜合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