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的烏梁素海萬頃空明,上層全部結冰的293平方公里湖面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好一派千里冰封的北國風光。1月6日,隨著“相約冰雪北疆·戀上烏梁素海”第五屆烏梁素海冰雪旅游節開幕,一年一度的烏梁素海冬捕也拉開序幕。隨著一聲聲整齊的號子,漁把式們奮力拉動捕魚大網,大大小小的鯉魚、草魚、花鰱、白鰱等活蹦亂跳的鮮魚在網中打著滾、撒著歡躍上冰面。冬捕現場人頭攢動,零下十幾度的嚴寒也阻擋不住熱情的游客前來感受“踏雪尋魚”的樂趣。
烏梁素海位于黃河“幾字彎”頂部,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濕地,承擔著黃河水量調節、水質凈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是我國北方多個生態功能交匯區,是控制京津風沙源的天然生態屏障。如今魚翔淺底、游人如織的美好景象,讓人很難相信這里曾因為一些人為和自然的原因污染嚴重。
碧水藍天滿目綠,生態美景入畫來(資料圖) 巴彥淖爾日報簽約攝影師 張曉東 攝
烏梁素海的問題出在水里,根源卻在岸上。近年來,我市堅持把湖內的問題功夫下在湖外,將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作為生命共同體,統籌推進全流域全要素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實施了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國家試點工程、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黃河生態廊道治理、烏拉山南北麓生態建設工程、烏梁素海東岸荒漠草原修復治理等工程,在烏梁素海外圍建起一道綠色屏障,生態補水、污水處理、控制和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等治理齊頭并進。并施行了自治區第一部專門針對湖泊流域生態保護的地方性法規《巴彥淖爾市烏梁素海流域生態保護條例》。
一系列治理舉措的實施,使得烏梁素海的水生態環境大為改善。如今,烏梁素??傮w水質達到了IV類,在這里棲息的鳥類、魚類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多,目前共有魚類20多種、鳥類260多種650多萬只。區域范圍內農、林、牧、漁等第一產業和生態旅游、農家樂等第三產業蓬勃發展,逐步構建起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新型綠色產業發展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考察內蒙古時強調,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內蒙古必須牢記的“國之大者”,對內蒙古各地守護國家生態安全賦予了更大責任。我市沙漠、山川、農田、河流、湖泊、草原、森林,全生態要素齊全,又地處我國“三屏兩帶”北方防沙帶的重要關口,生態地位極其重要,生態建設的成效事關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事關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質量和成色。近年來,我市自覺扛起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重大政治責任,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底線任務來推動實施,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建設,先后實施了烏梁素海流域綜合治理、“三北”工程等重大項目,全面打響黃河生態治理保護、烏梁素海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業節水增效、節能減排降耗“五場攻堅戰”,獲得了河套灌區水權交易國際節水管理獎等重大榮譽,一幅“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的生態文明畫卷正在巴彥淖爾大地徐徐展開。
近日,記者在磴口縣境內烏蘭布和沙漠東北邊緣看到,連綿起伏的沙丘表面鋪著一層密密麻麻的草方格,就像覆蓋了一層灰褐色的地毯。登上沙丘頂部,一片片草方格整齊劃一,一叢叢檸條、沙棘、花棒等沙生植物迎風搖曳,為漫無邊際的沙漠增色不少。磴口縣防沙治沙局副局長韓應聯告訴記者,這是縣里為進一步改善黃河沿岸及磴口縣城周邊的生態環境,于2023年冬季造林期間,在烏蘭布和沙漠東端的四條穿沙公路兩側,采取見縫插綠、鄉土樹種合理密植的措施新建的防風固沙鎖邊林帶。到了夏天,梭梭等沙生灌木就會慢慢生長,逐漸讓這里成為一條防沙植物帶,從而帶動沙漠成為綠洲。
位于烏蘭布和沙漠東北端的磴口縣,境內沙漠面積426.9萬畝,占縣域總面積的77%,是我國荒漠化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資料顯示,解放前,烏蘭布和沙漠年均向東移動10~15米,最快時達到70~80米,每年向黃河輸沙7000萬噸,大量流沙淹埋農田、堵塞道路、侵蝕家園,一度面臨“沙進人退”的嚴峻形勢。
為此,磴口縣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強化科技為引領,依托“三北”防護林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的實施,采取宜造則造、宜封則封、封造結合,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喬灌結合,帶片網結合的方式實施造林綠化,形成了以資源保護為核心、防護體系為框架、產業發展為龍頭,自然保護地、封沙育草區、防風阻沙區、農田防護林網“四位一體”的防沙治沙綜合治理體系,累計治理沙漠210萬畝。沙區林草覆蓋度由0.04%提高到37.2%,治理重度沙化土地45萬畝,沙漠治理呈現出“整體好轉、改善加速”的良好態勢,也因此形成了防沙治沙“磴口模式”。
近年來,磴口縣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之下,不斷豐富和拓展防沙治沙“磴口模式”,逐步走上了“以治促用、以用促治”的科學治沙道路,逐步形成了以沙漠綠化為基礎的生態修復、生態農牧業、生態光伏、生態旅游融合發展的產業綜合體系,推動沙漠治理步入了可持續治理階段。全縣種植肉蓯蓉、甘草等中草藥材14萬畝,紅棗、釀酒葡萄等1萬畝,優質牧草 46萬畝,產值突破10億元。建成烏蘭布和沙漠東北部新能源及生態治理基地,實現新能源裝機1300萬千瓦,光、林、草、藥融合發展的“光伏+生態治理”面積達到35萬畝。在沙區建成規?;膛pB殖場63座,奶牛存欄達到25萬頭,有機奶產量突破48萬噸,牛奶日加工突破4000噸,奶產業實現產值170億元,還建成了全球最大有機奶全產業鏈生產基地、全國縣域內牛奶產量最大的生產基地。2020年,烏蘭布和沙漠治理區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如今的巴彥淖爾,烏梁素海煙波浩渺、飛鳥云集,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草木欣然,烏蘭布和沙漠披綠生金……邁向新征程,錨定創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目標,巴彥淖爾各族干部群眾必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攜手同心、不懈奮斗,在護山、節水、造林、改田、保湖、增草、治沙中,匯聚起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磅礴合力,讓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的“顏值”更高、根基更厚、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