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7tjqz"><table id="7tjqz"></table></track>

      1. <video id="7tjqz"></video><u id="7tjqz"></u>

        <acronym id="7tjqz"></acronym>
        1. <input id="7tjqz"><table id="7tjqz"></table></input>
        2. 當前位置:首頁 >  天賦河套
          咸菜與發面饃
          發布時間:2024-01-11 10:40:49 文:劉利元(廣東江門) 編輯:雷麗娜 來源:巴彥淖爾日報

          腌咸菜


            離開家鄉好多年了,時常憶起老家的腌咸菜。

            酸白菜是做豬肉燴酸菜的主料,若沒有它,縱使豬肉品相再高也是白搭。爛腌菜名粗味不粗,有河套硬一盤之稱。秋收季節,農家院落里都擺有幾口大缸。新菜收獲了,陳菜見底了,把大缸從里到外洗刷干凈。現收的蘿卜和白菜,剛剛從地里拔出來,還帶著水靈氣兒。蘿卜削皮,白菜撇去老梆子,往缸里扔,買幾包晶瑩透亮的粒鹽撒進去。缸口雖大,畢竟容積有限,不一會兒就被塞滿了。

            一年365天,農家的日子長著呢,就這么點兒存貨,怎么能度過冬春的菜荒時節?別怕,自有辦法。這時在院墻上曬了一個秋夏的腌菜石就派上了用場,用手掌把石頭表面的干菜拂拭掉,再用一瓢涼水沖沖,濕漉漉地壓到菜甕里。別看那白菜蘿卜剛才還咋咋呼呼的,見了腌菜石立刻就蔫巴了,一兩天的工夫缸里就空出一半,先前那些滿不在乎的愣頭青全部被壓在了缸底。

            于是農人抱起石頭,再往缸里添菜,如此翻來覆去十幾次,直到缸里被填充的滿滿當當,再也找不到半點兒空隙才會停下來。心細的人,會把腌菜缸搞得五花八門、琳瑯滿目。秋收了,各式各樣的蔬菜多了去了。看到蔥就揪幾把蔥,看到蒜就拔幾頭蒜,看到黃瓜就摘幾根黃瓜,看到芹菜就割幾捆芹菜,正如魯迅先生說的那樣,“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會有的”。反正腌菜石厲害著呢,隔幾天就往下壓幾寸,不愁沒地方。

            這一次老爸老媽從老家過來,帶了兩蛇皮袋東西,卻偏偏沒有我們最愛吃的酸白菜和爛腌菜。看我們失望的樣子,老媽說:“一個腌菜有什么難的,我給你們現腌。”

            說干就干,先是去市場買了些蘿卜白菜、幾袋鹽,還有一只大塑料桶。婆婆主理,媳婦幫忙,放一層菜,撒一層鹽,不一會兒工夫就把整只桶填滿了。老媽說,這樣還不行,還缺樣東西。媳婦問,缺啥呢?老媽說,缺塊腌菜石。

            若是村里,石頭三五成堆,到處可見,俯仰可拾。此地卻是不同,附近也有山嶺,奈何皆為低矮土山,泥多而石少。一桶咸菜而已,能多腌就多腌,不能多腌就少腌,咱又不是為了備耕備荒,不用一甕一甕往瓷實壓。老媽說,你不懂,腌菜一定要用石頭的。

            隔了一晚,水桶里冒泡了,蘿卜頭、菜葉子全部浮在水上,老媽眉頭緊鎖,愁容不展,自言自語說,找不到石頭,這菜要壞了。下午下班,我剛進小區,發現老爸老媽興沖沖地走進院子里,一人手里捏著一把菜,一人懷里抱著一塊石頭。我問他們去哪兒了,他倆說下午出門發現河上有座橋,河對面有座山,他們過了橋到山上找石頭去了,順帶還挖了幾株野菜。看山跑斷腿,那山看在眼前,走一個來回,足有十幾里路。

            有石頭和沒石頭,腌起菜來果真不一樣。渾濁的鹽湯立刻澄澈了,鼓鼓囊囊的青菜蘿卜瞬即苗條了,桶口泛起的那層白沫也不見了。有了石頭,老人說話也有了底氣,說空心菜就靠實心石,菜不壓就心虛了,心虛就壞了。

            過了三五天,老媽端一盤咸菜上桌,讓媳婦嘗,看是不是和老家的一個味兒。媳婦夾起一條蘿卜,用舌頭舔舔,再用牙尖細細咬,閉上眼睛慢慢回味一會兒,樂呵呵地對我們說,就是老媽平時腌的那個味兒!

            

          發面饃香


            塞上的甘肅民勤人做的饃是發面饃。這種饃制作過程十分復雜,不像起面饃,臨時加一點兒泡打粉就可以做。必須有“面種”引活,一般是從剛剛蒸過饃饃的人家要一小塊兒面團,再一點兒一點兒地兌面粉加水。不能一下兌得太多,否則酵母太少引不活一盆面,使其成為鐵嘴鋼牙都咬不動的死面。也不能加一點兒面粉和好后就扔在一邊不管,要時時刻刻密切關注面的發酵程度,及時加面添水,直到總量合適、恰到好處,或蒸或煮。否則面會發過頭,酸澀得令人難以下咽。滿村子跑著借“面種”,不是個體面事兒。資深的發面高手發明了一種叫“面糟子”的東西,把蒸饃饃剩余的發面捏成酒盅大小的圓團,自然陰干后放在櫥柜里,啥時用了,掰半個泡碗里,泡軟了再兌面粉和。

            發面對溫度特別講究。塞上的冬天,寒風凜冽。在這種情況下,酵母是很難自然繁殖的,必須保證足夠的熱量。我家有一盤大火炕,每到冬天,最暖和的炕頭都被發面盆占據了。母親給發面盆蓋上厚厚的圍巾,半夜起床查看面的發酵程度,覺得合適了,端到廚房里兌點兒面粉和水,之后再恭恭敬敬地端著放到炕頭,每晚如是三五次,好似在照料一個嬌氣的嬰兒。

            發面對火候和蒸制時間也有要求。若蒸時,火不能太強,也不可太弱。因為中途不能揭蓋加水,揚湯止沸,蒸餾水會把饃饃打成硬疙瘩。太強則煉干鍋,饃饃外焦里生。太弱則如霜打的茄子,落大大小小的疤點。

            為什么要把一個簡單的面食搞得如此復雜?有人分析,過去民勤人生活條件困難,瓜果蔬菜短缺,一年四季只有面粉可以常吃,所以刻意搞多些花樣,好滿足口腹之欲。也有人說,塞上PH值高,屬堿性土壤,所以民勤人多吃發面饃饃可以助消化。河套平原的人絕大多數是在走西口的年代從鄰近省份遷來的,我家從民勤遷居于此已歷四代。2008年,我調到廣東,溫潤的南方并不缺乏瓜菜,可腸胃老是覺得不舒服。每次和家里人通電話,胃里的酸水就不住地翻騰,嘴里的口水就不住地分泌,好似看到一個又白又大的發面饃饃正裂著一道道細細的裂紋,那微微帶點酸味的清香正撲鼻而來……

            偶有家鄉來人,打電話問帶些什么,我就囑咐帶幾個發面饃饃。可是發面饃饃在鄉間好找,在城市難尋,他們只好幫我買些清真烤饃。一樣的沙,一樣的酥,一樣的清甜可口,唯缺些許酸味。“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難道發面饃饃和故鄉的云一樣,只有飄在故鄉,才能載動鄉愁?


          av大片免费看中文字幕_亚洲最新无码中文字幕久久_国产一区二乱码区在线欧洲_精品久久国产老人久久综合
        3. <track id="7tjqz"><table id="7tjqz"></table></track>

            1. <video id="7tjqz"></video><u id="7tjqz"></u>

              <acronym id="7tjqz"></acronym>
              1. <input id="7tjqz"><table id="7tjqz"></table></input>
              2. 日韩一区视频蜜桃 | 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看视频 | 又色又爽视频香蕉网络 |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 日本丰满的少妇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