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通遼市全面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持續加大行政推動、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撐力度,千方百計穩面積、提單產、增總產,全市糧食產量再創新高,達到189億斤,比上年增加2.25億斤;糧播面積1893萬畝,比上年增加4.54萬畝;糧食單產998.39斤,比上年增加9.5斤,以面積、單產和總產的“三增”迎來了糧食生產的“二十連豐”。
通遼市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玉米大豆和馬鈴薯生產者補貼等惠農補貼25.4975億元,大豆補貼標準提高到400元。統籌優質高效增糧、綠色高產高效、化肥減量增效、玉米單產提升工程、一噴多促等項目資金2.7187億元,集中支持糧油作物單產提升示范區建設。補貼資金和項目資金的強力支持,極大調動了農民種好糧、多打糧的積極性。
2023年新建高標準農田56萬畝,全市已建成田、土、水、路、林、電、技、管全覆蓋淺埋滴灌高效節水高標準農田661萬畝,為糧食穩產高產提供了有力保障。引導農戶增施腐熟農家肥844萬畝,全市保護性耕作面積134.5萬畝,輪作67萬畝,開展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和鹽堿地改良示范項目6個,進一步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含量,優化了耕層土壤結構。持續推進四控行動,2023年全市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率90%以上,精準化除草面積1800萬畝(次),應用高效植保機械50萬個(套)。全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秸稈綜合利用率和地膜回收率分別達到 84%、91%、87%。
2023年建設看禾選種平臺10個,鑒選發布優質、高產、耐密、抗逆、宜機收品種15個。依托通遼市農牧科學研究所,積極選育研發新品種,切實保障農業用種優質安全。采取“1+8+N”模式,2023年建設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百畝田100個,千畝方125個,萬畝片30個,推廣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面積238萬畝,帶動全市“噸糧田”面積260萬畝以上。經專家測產,玉米小面積示范田最高產量1439.40公斤/畝,千畝方最高產量1246.65公斤/畝,萬畝片最高產量1183.47公斤/畝,分別創造了東北春玉米和內蒙古自治區小面積、千畝方和萬畝片最高單產紀錄。引進推廣高性能聯合整地、導航精量播種、無人駕駛、籽粒直收、飛防等先進機械設備,提高農機化質量和水平。2023年,精量播種1500萬畝以上,籽粒直收面積25萬畝。
2024年,通遼市將積極推進千萬畝現代節水高產農業示范區建設,計劃新建高標準農田400萬畝、社會化服務800萬畝,整域推進單產提升600萬畝,建設一批單產提升綜合性示范園區,示范區力爭實現畝增產100斤,總增產6億斤糧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