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和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平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體育工作者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的以‘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為主要內容的中華體育精神來之不易,彌足珍貴,要繼承創新、發揚光大”,“我們要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弘揚體育道德風尚,推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協調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
一
中華體育精神是中國精神的生動體現,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凝心聚力、不斷向前的精神動力源泉。傳承弘揚中華體育精神,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新時代發展所需。
中華體育精神產生于中華民族體育實踐活動中,是中華文明高度發展的產物,既反映了我國體育事業的價值導向和文化追求,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體育實踐中的具體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智慧和道德理念,在中國體育活動實踐中均有體現,是中華體育精神的重要內容。中華體育精神展示著新時代中國形象、中國力量、中國風采,從傳統體育注重順天應時、身心兼修的理念所呈現的天人合一、崇尚和諧等精神,到現代體育引入注重競技、挑戰所呈現的“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等精神,再到新時代以來形成的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北京冬奧精神”等,始終堅持守正創新,不斷汲取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大力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成為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二
體育強則國家強,國家強則體育強。中華體育精神歷久彌新,輝映著新時代的風采,激蕩著偉大的中國力量。新征程上,要繼續傳承和弘揚中華體育精神,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凝心聚氣的強大精神動力。
深入挖掘中華體育精神內涵。我國體育傳統源遠流長,在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沃土中孕育出的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內蘊著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的“根”。中華體育精神蘊含的豐富內涵立足體育領域,又超越體育范疇延展到社會各領域,在實踐中不斷得到創新發展,匯聚起海內外中華兒女萬眾一心、接續奮斗的磅礴力量。應進一步發掘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歷史意蘊、精神特質、時代價值,如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革故鼎新的創新精神等,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發揚光大,為更好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提供動力支撐。
完善中華體育精神傳承機制。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只有在傳續中發展才能永葆精神不褪色、不變質。中華體育精神就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發展中延續下來的,反映著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氣韻和品格氣質。隨著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中國人的文化習慣、生活方式、思維觀念已發生重大變化,當前亟須加快健全中華體育精神傳承機制,不斷深化傳承意識,讓體育為社會提供強大正能量。應更好利用新興科技,創新教育與傳承方式,深度激活學生傳承中華體育精神的文化自覺,有效激發中華體育精神傳承的內生動力。
創新中華體育精神傳播方式。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中華體育精神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強其傳播力影響力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必然訴求。但是,當前中華體育精神的傳播范圍、傳播力度、傳播效果尚不理想,在傳播形式、傳播途徑、傳播媒介等方面也缺乏創新。因此,應加快創新中華體育精神傳播方式,為更好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拓寬路徑。應按照“聯動共建、多向發力、服務為本”的思路,由相關政府部門、高等學校、社會組織合力搭建“政校社”聯動型中華體育精神傳播方式。比如,可統籌高校體育專業資源,編撰科普讀本、組織社會實踐、開展志愿活動,推動中華體育精神的學校傳承與社會傳播;加強對相關體育社會組織的引導、培養、管理力度,鼓勵運用舞臺劇、微電影、短視頻等方式,演繹、普及、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增強其表現力、傳播力、影響力。
(作者:毛麗娟,系上海體育大學校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