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走進通遼市科爾沁區清河鎮大席棚村的草莓西紅柿大棚,只見一排排整齊的番茄秧綠葉茂盛,散發著誘人香氣,紅紅綠綠的草莓西紅柿掛滿枝頭,長勢喜人。種植戶王建穿梭在草莓西紅柿植株之間查看長勢,去除多余的枝杈,不時品嘗一下果實,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王建是清河鎮大席棚村的“土專家”。再過半個月,他種的草莓西紅柿將迎來大面積上市,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食。從唐山到盤錦、從之前的“普羅旺斯”到現在的“京采八號”,品種改良、精選育苗、擴大規?!踅ǖ牟葺骷t柿一直走在進階之路上。
王建說:“現在一個棚一天能摘100斤左右的草莓西紅柿。春節期間訂購的人特別多,都是電話訂單,人家提前就把錢發過來了,我們啥時候有時間再給送過去,現在柿子都不夠賣?!?/p>
在父親的帶領下,王建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但在草莓西紅柿規模化種植這件事情上,王建始終受困于資金不足,大展拳腳總感覺力不從心。近幾年,科爾沁區突出抓好“菜籃子”工程,積極申請并投放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加快推進設施農業建設。借著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的東風,王建不僅擴建大棚89座,還通過品種改良把草莓西紅柿的平均畝產穩定在了6000斤以上。
“我自己想建20到30個大棚,需要投入的資金太大了,靠自己的能力肯定不現實?,F在好了,政府給拿錢建大棚,我們只掏租金,這樣能緩解不少壓力?!蓖踅ㄕf。
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戶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的助力下,發展起自己的致富產業。2023年,科爾沁區已申報并撥發各級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共計9465萬元,實施項目達39個。
清河鎮副鎮長時杰說:“投入的鄉村振興銜接資金主要用于建設設施農業園區大棚和配套設施,之后將大棚等承包給專業種植戶。大棚建設既增產增收,還帶動了周邊村民學習種植。以西姜村為例,2023年收入147萬元,村民人均增收1萬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