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烏海市從打造增長新動力、培育優質生產力、提升發展凝聚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入手,加速釋放民營經濟發展動能,不斷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截至目前,烏海市民營經濟主體達6.1萬戶,占全市各類企業比重的99.6%。民營經濟增加值超400億元,民營經濟貢獻了全市77%的稅收、67%的GDP、80%的產業投資、73.8%的就業,已成為烏海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
位于烏達區的內蒙古金科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品生產和銷售的民營企業。最近,企業生產的可降解餐盒和塑料袋產品實現量產,由于進入市場不久,企業對于產品投向市場還需要哪些許可證件存在疑問,于是便向助企解難服務小分隊進行了咨詢。
“針對該企業提出的問題,我們會同烏海市商務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科技局一起來幫助企業解決生產和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睘踹_區助企解難服務小分隊副隊長、烏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宋新建說,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內蒙古金科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遇到的問題迎刃而解。
成立助企解難服務小分隊是烏海市著力優化營商環境,為民營企業排憂解難重要舉措之一。助企解難服務小分隊成員由烏海市發改委、工信、能源等部門的干部組成,全市共有3支小分隊,分別下沉到3個區,梳理解決企業在建設生產等環節遇到的難點堵點問題。截至目前,小分隊已為企業解決困難87件。
近年來,烏海市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著力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完善常態化政商對接機制、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時給予支持,遇到困惑時給予指導,鼓勵支持引導民營企業做大做強。
為強化為企服務,烏海市建立“政企懇談·早餐會”工作制度,黨政主要領導帶頭堅持每季度邀請不同領域企業家共進早餐、共謀發展、共解難題。在全市各機關單位組建“紅色服務團”,每個“紅色服務團”聯系1-2家民營企業,由各單位主要負責人擔任服務團團長,并選派數名服務專員,解決民營企業的急難愁盼問題。實行市級領導干部包聯重點項目制度,推行“一個項目、一位領導、一個專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個一”包聯和“一企一策”專班式包聯服務,全力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重點招商項目落地。建立民營企業提出建議直通車制度,全市民營企業均可通過“直通車”的形式反映意見建議,并形成報送、收集、整理、承辦、反饋全流程閉環工作機制,大力提高政企溝通協商服務效率。
同時,烏海市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工程”來抓,研究制定《烏海市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烏海市進一步提信心擴消費穩增長二十三條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取消和下放市本級事項644項、簡化辦事環節154個、精簡辦事要件650個,政務服務事項承諾時限比法定時限壓減87.4%。大力推行“人工+智能”企業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實行準入、準營、準出“證照聯辦”,線下只進“一扇門”、線上只登“一張網”,實現市場主體“一照一碼走天下”,目前全市企業登記網辦率達到98.7%。不斷拓展與周邊省市交流合作,105項事項實現“跨省通辦”、156項事項實現“全區通辦”、191項事項實現“全市通辦”,有效解決企業異地辦事“多地跑”“折返跑”等問題。
2023年,烏海市全力擴大招商引資,聚力打造民營經濟增長新動力。印發《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加快項目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各區、各部門年度招商引資目標任務。制定《烏海市招商引資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2023年全市招商引資工作要點》《烏海市2023年招商引資重大活動計劃》等,明確招商“路線圖”“時間表”,進一步細化招商工作舉措。堅持黨政主要領導帶頭,成立45支招商引資小分隊,開展高頻次上門招商。2023年以來,共派出104個工作組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對接洽談招商企業342家,先后接待來訪客商290批次,舉辦春、秋季招商引資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簽約項目78個,實施國內(區外)招商項目144個,引進到位資金164.4億元、同比增長27.5%。
烏海市一系列務實舉措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營造了良好環境,讓民營企業在烏海大顯身手,不斷跑出“加速度”。近5年來,先后有421個帶動性強的大項目、好項目落戶烏海市,總投資達2097.8億元,累計引進到位資金685.5億元。截至2023年11月底,烏海市民營經濟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速連續23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烏海市不僅建成了全國生產規模最大的BDO及下游深加工產品全產業鏈生產基地、全國規模最大的2-萘酚生產基地和全國規模最大的甲酚精制生產基地,還全力打造全球最大的BDO一體化生產基地。(草原全媒·正北方網記者 郝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