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回鄉(xiāng),走進村口,遠遠就見老屋門前那棵披著節(jié)日盛妝、春寒料峭中巍峨挺拔的古榆,盤根錯節(jié),虬枝橫逸,龍蛇蜿蜒,雖已殘葉落盡、干枝勁舞,卻也雄姿英發(fā),充滿精氣神韻,給人生命的震撼和無盡的力量。火紅的燈籠點綴其間,仿佛一個龍鐘老者在寒風(fēng)中等待著回家的孩子。
置身古榆樹下,塵封已久的童年記憶、如歌如夢的往日時光、別樣親切的歲月鄉(xiāng)愁,一切恍如昨日重現(xiàn),一切又思如泉涌。
一百二十多年前,爺爺還是一個十二三歲的懵懂無畏少年。為了活命,他跟隨他的父母從甘肅民勤徒步穿越巴丹吉林沙漠,逃荒流落到磴口金馬湖畔。他們?nèi)甜嚢ゐI沿路乞討、飽嘗艱辛,遠遠地看到黃河,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高興地失聲痛哭起來。
民勤人勤勞能干,為人謙和誠樸。逃荒到河套,為了生活,爺爺稚嫩的肩膀也過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dān),和他的父母親一起給地主攬長工來養(yǎng)家糊口。因為他們的善良厚道,又擅長種植管理莊稼,所以深得地主的信賴。三年后,地主索性將十多畝地賣給了爺爺一家。爺爺有了自己的土地,就算扎下了根,心里樂開了花,仿佛有使不完的勁。沒幾年,生活日漸寬裕后,家里就蓋起了兩處新房,一處為安居樂業(yè),一處為成家立業(yè)。村里很多人家看爺爺是個精明勤快的種地能手,有意無意托人傳話想把自家姑娘嫁給他,可是他卻從不動心。其實爺爺和奶奶劉三女(同村劉家三女兒),早就互相愛慕約定終身了,只是那時的年輕人比較保守,不敢明展大亮地談戀愛,最后還是請媒人提的親。爺爺奶奶惺惺牽手,在他們的婚房前種下了這棵榆樹,也種下了這世間忠貞不渝的愛情樹。他們從來沒有抱怨過生活的艱辛,而是含辛茹苦地把八個子女先后撫養(yǎng)成人、供書上學(xué)、結(jié)婚生子、兒孫滿堂……蹉跎歲月中,古榆見證了他們豁達樂觀、辛勤勞碌、相濡以沫的一生,也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與幸福。
“榆,從木,俞聲”。俞是獨木舟,而榆木是制獨木舟的上好材料,故“木”和“俞”組成的字是指榆木,是制獨木舟的樹種,榆樹由此得名。榆樹的果實榆錢,諧音余錢,寓意日子過得富裕,有剩余的錢,富貴吉祥。榆樹不擇環(huán)境耐寒耐旱,又適應(yīng)極端天氣,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其木質(zhì)剛毅堅韌、紋理美麗,經(jīng)濟實用且有審美價值,象征著堅韌與美麗,表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自古以來就備受人們贊譽。
榆樹和楊柳一樣,總是帶給北方早春第一抹新綠、第一縷生機。榆花先于榆葉生出,是春寒中綻放的第一朵花蕾,所以又有“報春花”“吉祥樹”之美譽。料峭春風(fēng)吹又醒,陽春三月,惠風(fēng)和暢,榆枝吐綠,不經(jīng)意間枝條的縫隙里團花簇錦,一簇簇一朵朵毛茸茸的粉紅小花蕾,在微風(fēng)的吹拂下含苞競放,芬芳的花蕊鮮艷無比,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榆花花期短暫,不到一周就凋謝殆盡了,所以不要輕易錯過榆花滿樹“盡賞醉鄉(xiāng)春”的美景,不要留下“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的遺憾。花開花謝花滿天,紅消香斷生榆錢,那滿樹的榆錢便是春日里榆花奉獻給人們最深情最溫暖的饋贈。在過去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人們常常把榆錢當(dāng)飯充饑,天天在樹下排隊打榆錢。榆錢吃盡時便是榆葉生出時。榆錢吃光了就吃榆葉,榆葉吃光了就吃榆樹皮,所以村里人又親切地稱它為“救命樹”。奶奶說這棵古榆也是留給我們的“幸福樹”和“財富樹”。后來老屋多次翻新,但古榆依舊笑春風(fēng)。
在溫暖的陽光下,榆樹橢圓形的小葉漸漸長出邊緣的鋸齒,鮮嫩亮麗富有生機,只此青綠,就已為寒冷的北方帶來一線生機。進入盛夏,榆樹已是枝繁葉茂,郁郁蔥蔥,仿佛一把天傘遮風(fēng)避雨澤被整個小院,墻外雖驕陽似火,炎熱難耐,但滿院一片清涼,酷暑盡消。我們在榆樹下盡情嬉戲打鬧蕩秋千,爺爺奶奶給我們講故事教認字,幸福在滿院流淌。金秋時節(jié),榆樹換上絢麗的華裝,滿院金黃色的葉子把我們帶入童話般的夢幻世界。嚴冬初上,一夜北風(fēng)卷走了榆樹絢爛的外衣,古榆枝如鐵,干如鋼,堅硬如刀槍,挺起鎧甲般的胸膛,頑強地抵御著寒風(fēng)暴雪的侵襲。它高亢而不懦弱,雄健而不豪橫,自由而不散漫,就像一位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老人,訴說著過往的滄桑。
前人種樹,后人乘涼。年年歲歲,歲歲年年,榆花開又謝,榆錢飄又飛,它陪伴我們度過快樂的童年,步入幸福的中年,給我們留下了濃濃的鄉(xiāng)愁。春天,我們爬上榆枝摘吃榆錢,看那榆花朵朵滿天飛揚;夏天,我們圍著古榆追彩蝶,陣陣歡笑飄過小院;秋天,我們在榆樹下讀書寫字捉迷藏;冬天,我們在榆樹下堆雪人打雪仗。誠然,它已不再是一棵簡單的百年老樹,而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生活在這樣一個“樹”香門第,爺爺奶奶潛移默化的家風(fēng)傳承,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影響著我們,也改變著我們,正所謂“‘古榆’不言,下自成蹊”,春風(fēng)化雨潤物無聲。
古榆承載著往日時光,經(jīng)歷了百年的風(fēng)霜雨雪,孤寂地傲立在那里,它滄桑的紋理渲染著歲月的流逝,賡續(xù)著我們家族的根脈傳承。它的樹干壯如一柱擎天,支撐著斜逸橫生的枝枝丫丫,七八個人雙臂環(huán)抱,才能合圍,它強大的生命力仿佛在告訴我們:奮斗的人生最美麗,只有團結(jié)拼搏才能發(fā)展壯大,不管遇到什么問題,都要勇往直前!
新春又見古榆,喜悅激動之情無以言表。它是故鄉(xiāng)的記憶,也是歲月的痕跡,更是濃郁的鄉(xiāng)愁。每每看到它,都會想起那段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想起那個陪伴我快樂成長的家,還有那老屋以及門楣里流淌著的滿院春光無限。那是綠葉對根的深情,更是剪不斷理還亂的鄉(xiāng)愁!故鄉(xiāng)的樹,故鄉(xiāng)的人,故鄉(xiāng)的老屋,都是我此生深深的懷想與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