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敏
陽春三月,天氣回暖,萬物復蘇。遷入新址的內蒙古自治區文化館內熱鬧非凡,面向社會的全民藝術普及公益培訓正在全面開展,36個藝術門類的課程吸引了700多人踴躍報名參加。在聲樂班門口,副館長侯敏和學員們熱情地聊著天。72歲的王阿姨握著侯敏的手說:“以前在舊館時,您給我們上過聲樂課。如今在裝修時尚、設施全面的新館上課,心情格外激動……”
20世紀90年代,侯敏從內蒙古師范大學音樂系畢業后,帶著滿腔的藝術抱負走上工作崗位,成為群藝館藝術輔導部一名聲樂老師。當時群藝館的聲樂培訓班沒有生源,她就跑學校、跑社區、跑街道,將聲樂培訓班辦得紅紅火火,報名學習者絡繹不絕,為群藝館吸粉無數。30年來,她辛勤耕耘在群眾文化工作的第一線,盡自己最大努力為別人點亮一盞燈。
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憑借扎實的專業素養,侯敏成了很多聲樂愛好者的啟蒙老師,由她負責組織開辦的少兒、成人、老年聲樂培訓班,已經培訓了數萬人次,她的學生更是捧獎無數,她組建的內蒙古群藝館少兒合唱團在各類演出與比賽中表現出色。多年來,她獲得了國家文化和旅游部“蒲公英獎”輔導獎、中國第六屆少年兒童歌曲卡拉OK電視大賽“指導教師獎”、中國西部原生態山歌(民歌)柳州賽歌會“最佳金嗓子個人演唱獎”等諸多榮譽。
心懷夢想,腳踏實地。2005年,侯敏擔負起了非遺的普查與保護工作,行走在遼闊北疆開展非遺普查培訓,為做好非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創辦的《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與保護工作信息》,成為全區群藝館、文化館溝通、交流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的信息平臺。參與自治區申報的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蒙古族服飾藝術”項目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為了更好地帶動自治區公共文化服務的整體發展水平,她經常往返于各盟市文化館,為基層文化工作者們面對面授課,讓他們的專業素質和能力都有了極大地提高,為下一步推廣藝術培訓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2014年,侯敏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群眾藝術館(現內蒙古自治區文化館)副館長。經過仔細調研、統籌策劃,組織開展了“全區民族民間廣場舞大賽”“魅力烏拉特”西部民歌會、“唱響北疆”全區群眾歌詠展演活動、“舞動北疆”內蒙古自治區廣場舞大賽、內蒙古自治區“群星獎”文藝作品集中評選、“醉美草原,亮麗北疆”全區美術書法攝影優秀作品展等眾多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的大型活動。“魅力烏拉特”西部民歌會入選“2017全國文化館(站)優秀群眾文化品牌”,入選“2020年度中國旅游影響力節慶活動”;2023年,“舞動北疆”內蒙古自治區廣場舞大賽被評為全國優秀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提名案例。
追夢的腳步沒有一刻停歇。30年來,侯敏一直在從事與群眾文化有關的工作。基層文化工作雖然很苦很忙,也曾經歷了很多困難和艱辛,但是她始終堅持“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工作態度,攻堅克難。侯敏以吃苦耐勞、孜孜以求、勇往直前的奉獻精神,踐行著一名基層文化工作者“文化鑄魂,以文化人”的職業使命。(郭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