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之于我,一直以來就是最神秘、最向往、最牽魂的去處。
多年以來,我始終有這樣一個夢想:退休后攜妻子一道下南方,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深度幸福游!
2023年的初春,機會終于來了——
在北京帶孫子兩個多月的我和妻子,被邀請送孫子去廣西桂林的外公外婆家,換班。原計劃在此過渡個把星期,把孫子順利交給外公外婆后,我倆正好利用這個難得的好機會,順路去實現心中那個向往已久的逛逛南方的夙愿。
到了桂林,大家在磨合了一周多后才發現,想在短時間內把孩子順利交接在外公外婆手上實非易事,我倆居然在親家家逗留了35天。直到3月24日下午2點,我們在把孫子哄睡后,才戀戀不舍地告別了二位親家,踏上了真正的旅游之路。
在桂林期間,我們抽空游覽了桂林山水公園、虞山公園、臨川甘棠江風雨橋、大圩古鎮、草坪漓江碼頭、“天下銀杏第一鄉”海洋鄉、“中國十大魅力名鎮”興安縣等風景名勝。3月8日到12日這幾天,我還只身南下,專程赴貴港市參觀了兒子工作的地方;去平果市走訪了兄弟企業——中國鋁業廣西分公司;又往南寧和北海,拜訪了久違的朋友和同學。
從3月24日開始到4月9日返程,我和妻子先后游覽了湘西的鳳凰古城、芙蓉鎮、張家界武陵源,貴州省的銅仁梵凈山、鎮遠古城、凱里西江苗寨、荔波小七孔、安順黃果樹大瀑布、貴陽黔靈山公園景區。
對于我和妻子來說,五十多天的南國之行,無論如何也稱得上是一次深度旅游:足之所履、目之所視、鼻之所聞、口之所嘗,抑或情之所感、意之所暢、神之所馳、心之所動,皆為人生第一次,可謂平生之至享!
我們驚詫于鬼斧神工、瑰麗神奇的武陵地貌;縱情在風光秀麗、天下獨絕的桂林山水;感嘆著依山傍水、精美絕倫的吊腳樓建筑;陶醉于鱗次櫛比、古樸雄渾的苗寨風情。
回到包頭家中后,一連幾天均面對著天昏地暗的沙塵,這愈發激起我們對南方的贊美和思戀之情。
南方的青峰翠谷、山水林泉、奇花異草、珍禽瑞獸,時時撲入眼簾,闖進我們的心中,牽動著我們的靈魂……
忘不掉那攝人魂魄的秀水
在南方旅行,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一條條熠熠生輝的明河秀水。
一路游來,我們發現所到的每一個城鎮或者景點都有河流相伴:桂林市有“兩江四湖”:漓江、桃花江,木龍湖、桂湖、榕湖和杉湖。位于桂東北的興安縣城,因馳名中外的“靈渠”和“水街”而被評為“中國十大魅力名鎮”。其頒獎詞云:“水街水清,靈渠有靈;興安,兩大水系(湘江、漓江)鐘靈毓秀的地方。”湘西鳳凰古鎮依托沱江而興,沱江又為武水的一級支流,下流到瀘溪縣境內匯入沅江。湘西永順縣芙蓉鎮有酉水河流過,酉水亦為沅江最大支流。張家界境內的大河稱澧水,古有九大支流而合稱“九澧”,終流洞庭湖。貴州銅仁市內有條大河叫錦江,為湘江支流,其與鎮遠縣的舞陽河、荔波縣的漳江均被評為“貴州十大最美河流”。凱里西江苗寨和安順黃果樹大瀑布的母親河都叫白水河,屬珠江水系……
南方之美,最美在山水。
南方是水世界。“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大自然賦予了南方得天獨厚的生命之源——水。
南方因水而興,因水而富;因水而美,因水而靈。
南方的水是清澈明麗的。
水從天上來,流自山中出——大雨傾盆,江河浩蕩;小雨纏綿,泉溪歡騰。南方之水,或溪或河,或湖或潭,水皆縹碧如玉,清澈透明。南方多山地,水從沙石泥土上流過,淘洗瀝漉,纖塵不染。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問南方之水為何如此清澈透明?朱熹的這首詩或可解答。
南方的水是絢麗多彩的。
不必說“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也不必說“花落水流紅”,就連生長在長江邊上的朱自清先生,也曾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他喃喃吟道:那醉人的綠呀,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
南方的水是歡快靈動的。
一溪流水空靈秀,萬里云天競自由。面對良辰美景,李白發出“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的歡呼;楊萬里驚喜于“小溪曲曲亂山中,嫩水濺濺一線通”的生機;張若虛陷入“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的遐思;張孝祥生起“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妙會……
南方的水是溫柔多情的。
半溪流水綠,千樹落花紅。一位南方的詩人講,南方的水是有靈魂的。四季中,他總是抽出身來去山里看水,長時間地與水對視,與水對話,與水神游。他宣稱自己的創作靈感源于水,做人做事的智慧也源于水。
女人是水做的,溫婉,純凈。南方的水養育了像水一樣的女人:溫柔多情,細膩秀美。沈從文先生是寫水的邊城圣手,他筆下的翠翠、三三、蕭蕭、夭夭……一個個青翠欲滴的少女形象,全是清波流水泡大的。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好一個南方的秀山秀水秀女子,美不翻你才怪!
“金釘子”與沈從文
原本是來鳳凰古城神會沈從文先生的,不經意間卻在湘西地質公園博物館認識了地質學王國中耀眼的明星——“金釘子”。
在地質學中,“金釘子”是全球界線層型剖面和層型點的俗稱,用來定義和識別一個地球的地層單位的界線。
1869年5月10日,美國給首條橫穿美洲大陸的鐵路釘下了最后一顆釘子,這顆釘子用18k金制成,宣告全長1776英里的鐵路線勝利竣工。
1965年7月3日,美國又建立了“金釘子國家歷史遺址”。后來,“金釘子”這一名詞被地質學家借用,演化為一個恰到好處的地質學專用名詞。
據悉,全球地層年表中共有“金釘子”110顆左右,目前已經確定的有近60顆,其中我國已找到11顆。
2010年10月18日,湘西古丈縣的“古丈金釘子”地層剖面正式成為國際標準。在沈從文先生的湘西老家發現并獲得了聞名世界的地質學桂冠,這真是湘西之幸,中國之幸,世界之幸啊!
在了解了相關的地理地質知識后,我對“金釘子”這個閃閃發光的概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湘西這片群山連綿、江河纏繞、多民族共生的熱土,真是人杰地靈的所在啊!說“人杰”,沈從文先生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堪稱代表;說“地靈”,神奇瑰麗的武陵地貌舉世聞名,更何況又發現了“金釘子”。
想到此,我忽然突發奇想:從文學的角度看,沈從文先生難道不是鑲嵌在湘西大地上的一顆“金釘子”嗎?!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沈從文先生是一位自學成才且勤奮多產的著名作家。他是水之子,家鄉澧水和沅江的“九澧”“五溪”融化在他的血液之中;水邊的父老鄉親和碼頭、吊腳樓,水上的船帆和跑船漢、渡河人,山坳及河邊喧嚷集市上的販夫走卒……家鄉的風物人情全部活在他的心頭。他賴一脈清波養育生命,滋潤靈魂,放大人格。
“這河水過去給我的是知識,如今給我的卻是智慧。山頭一抹淡淡的午后陽光感動我,水底各色圓如棋子的石頭也感動我。我心中似乎毫無渣滓,透明燭照,對萬江百物,對拉船人與小小的船只,一切都那么愛著,十分溫暖的愛著!”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沈從文先生,稱得上是世界級文學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