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全市文藝工作者座談會召開。近百名文藝工作者代表齊聚一堂,共商巴彥淖爾文藝振興之策。林永健通過視頻致賀辭,9位文藝界代表圍繞振興繁榮河套文化作了交流發言。本報摘登部分發言,以饗讀者。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全委會委員、國家一級演員林永健:
扎根人民 推出更多優秀文藝作品
河套文化作為北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要挖掘、整理、保護和宣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內容,讓更多人了解河套文化。我很榮幸十多年前在巴彥淖爾拍攝了《我叫王土地》這部電視劇并獲得金鷹獎,巴彥淖爾就是我的福地。
我堅信本次座談會一定能激發巴彥淖爾文藝工作者更多創作靈感,引領更多優秀文藝作品誕生。希望巴彥淖爾的文藝工作者們繼續扎根人民,服務人民、回饋社會,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自治區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呼斯楞:
創作更多代表家鄉特色的優秀作品
烏拉特民歌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底蘊,是新時代音樂創作者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河套人情風貌更是豐富的創作素材。想要讓更多體現巴彥淖爾特色的歌曲作品“走出去”,能夠家喻戶曉,甚至成為文化符號,一是要充分利用好河套文化資源,深入挖掘歷史人文特色;二是要走近群眾、融入群眾,真正做到“身入”“心入”“情入”;三是要不斷加強創作改編,要把傳統民族音樂用更符合現代人審美的方式去表達;四是要采取多樣化的傳播形式和傳播方式,通過音樂和舞蹈、音樂和影視等結合,打響河套文化品牌。
下一步,我將會不遺余力地創作更多代表家鄉特色的優秀作品,為家鄉文藝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臨河區退休老黨員高子華:
奉獻更多充滿生活底蘊、飽含人間真情的文藝作品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自治區黨委決策部署,不斷加強河套文化建設,打造河套文化品牌,河套文化猶如一枝絢麗的花朵,在北疆文化百花園中熠熠生輝,為自治區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增光添彩。
創造更多同新時代相匹配的文化精品,實現從“高原”到“高峰”的邁進,就要緊跟時代潮流、把握人民需求,為人民書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從人民生活和祖國大地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我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夯實政治根基、站穩人民立場,扎根生活沃土、厚植人民情懷,以火熱的創作實踐奉獻更多充滿生活底蘊、飽含人間真情的文藝作品,更好地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剪紙學會會長郭永增:
把剪紙藝術發揚光大
剪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術,反映鄉土文化,傳承著歷史。
剪紙藝術需要與時俱進,2021年,我制作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剪紙。2022年,制作了喜迎黨的二十大、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系列剪紙。2023年,制作了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剪紙等。
下一步,我將把剪紙技藝教給更多的人,讓這種傳統藝術形式繼續發揚光大,既堅持傳統,又適應著社會發展帶來的新需求,讓剪紙項目在民間藝術的百花園里綻放出更加絢爛的芳華。
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麗英:
用作品展現社會正能量、謳歌新時代
音樂創作永遠離不開真、善、美。藝術工作者要有社會擔當與使命感,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用作品展現社會的正能量。
扎根社會基層,創作高雅的大眾歌曲,河套人民的純樸、勤勞、善良、寬容,給予了我創作上的無限靈感。《天賜烏拉特》《北國江南巴彥淖爾》《愛在烏拉特后旗》《讓夢飛翔》《臨河臨河》《巴彥淖爾之戀》等作品在社會上廣為傳唱,流露著我對這片土地無限的熱愛和眷戀。
文藝家要與時代同進步,與祖國共命運,從生活中汲取養分,這樣才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與激情。下一步,我將繼續致力于為人民服務,為大眾呈現高雅的藝術作品,為巴彥淖爾文藝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自治區文聯副主席、自治區曲藝家協會主席王占新:
創新文藝表現形式 讓更多人喜歡河套文化、愛上巴彥淖爾
北疆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顆耀眼明星,而河套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又是北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的作品創作靈感主要來源于老百姓的現實生活,通過抓取基層典型人物,刻畫出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的藝術人物。此外,更多題材是反映河套風土、風味、風情,從河套文化中汲取營養,然后以通俗易懂、短小精悍、樸實無華的群眾語言,去表達群眾心愿、心情、心聲,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
接下來,我將不斷創新傳播方式、表演方式和語言表達方式,讓作品形式更豐富、表達內容更多元,吸引更多年輕群體,讓更多人喜歡河套文化、愛上巴彥淖爾。
自治區舞蹈家協會副主席李德戈景:
讓舞蹈藝術融入校園文化建設
好的舞蹈作品,必須能夠感染、感動群眾,我的很多舞蹈之所以能夠在國內“出圈”,就是融入了家鄉農牧區的群眾生活,以舞為媒讓更多人感受到河套人民的真善美。
今后我將致力于讓舞蹈藝術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幫助排練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舞蹈,提升學生藝術素養,讓學生們更好地了解家鄉,促進地域認同和樹立文化自信。同時,為巴彥淖爾培育優秀舞蹈人才,為舞蹈的傳承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市作家協會主席李明:
植根河套沃土 勇攀創作高峰
近年來,市作協緊緊把全市文學愛好者團結在黨的周圍,堅持正確的文學創作導向,聚焦“做人的工作”,匯聚文學事業發展力量,促進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優秀作品;堅持把“引導人”作為首要任務,樹立正確的創作方向;堅持把“團結人”作為重要目標,廣泛凝聚文學力量;堅持把“服務人”作為根本職責,努力推出高素質人才和高質量作品。
下一步,市作協將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北疆文化、河套文化品牌為己任,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組織和引導廣大作家書寫巴彥淖爾新篇章,多出精品力作,努力開創我市文學事業和作協工作新局面。
市網絡與新文藝群體協會主席、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張志國:
創作無愧于時代的文學作品
巴彥淖爾每個歷史時期都曾涌現出無愧于時代的文學創作。文藝工作者必須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服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定理想信念,把握政治方向,勇于肩負黨和人民交給我們的歷史責任;堅持調查研究,深入了解地方歷史,努力加入文學創作宏大敘事行列;弘揚河套文化,打造河套文學品牌,努力為北疆文化建設作貢獻。
下一步,我們將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做“兩個結合”的踐行者,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服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心中裝著黨和人民,讓文學作品成為承載傳承河套文化最活躍最生動的載體,為弘揚河套文化作出新貢獻。
市音樂協會會員、詞作者張松巖:
捕捉美麗鄉愁 擦亮巴彥淖爾文化名片
巴彥淖爾有自己的文化軟實力,她色彩斑斕、輪廓分明,有詩經里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南北朝民歌里天蒼蒼、野茫茫的赭石藤黃;有唯富一套、天下糧倉的金玉滿堂;有各民族交融幸福生活的溢彩流光;有新華林場和烏梁素海生態治理的天藍草綠鳥語花香;還有每一個巴彥淖爾人滿腔熱血的忠誠擔當,都是創作的素材源泉。
《愛在巴彥淖爾》這首歌曲是圍繞巴彥淖爾的山水林田湖草沙資源優勢和綠色發展、美麗鄉愁的主旋律寫的。
下一步,我將聚焦“北疆文化”品牌建設任務,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積極捕捉巴彥淖爾美麗鄉愁,用心用情創作,讓更多的愛在巴彥淖爾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飄香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