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回故鄉,又去小鎮街頭轉了轉。小鎮的變化真是日新月異,幾乎找不到記憶里的樣子。走到原來的中心街時,看到一個小門道,門楣上有三個飽經風霜的隸書大字“照相館”。除了這三個字和小門道,照相館已經不存在了,舊址成了一家商店。
這家照相館原來是供銷社的一個門店,是方圓四個鄉鎮唯一的一家照相館。我在這家照相館照過三次相。第一次是嬰兒時過“百歲兒”,這張“百歲兒”相片至今還在父母家中的相框里,二寸、黑白的。第二次是在1979年,當時我九歲。記得那天父親騎著二八大杠自行車,母親抱著三歲的弟弟坐在后車座上,我坐在前面的大梁上,去鎮里趕集。趕完集,在父親的提議下,我們一家照了個全家福,也是二寸黑白的。第三次走進這家照相館是1988年,我參加工作前,照的是身份證相,拍照時的衣服還是穿的照相館的。1983年照小學畢業照時,也是這家照相館的師傅去學校給我們照的。記得在教室前照完合影,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穿過院墻的一個豁口,去村里的果園拍照。當時果園梨花正開,家里條件較好的同學,三三兩兩地在梨花前拍照留念。那時候的照相機樣式還不是很多,照相師傅用的是一種放置在三角架上蒙著“紅蓋頭”的“盒子”相機。拍照時,照相師傅手中握著一個鼠標似的皮球,頭鉆到“紅蓋頭”里,嘴里喚著“別眨眼,看我這里”,再使勁一捏皮球,燈光一閃,拍攝便完成了。
參加工作沒幾年,我買了一部鳳凰牌相機,逐漸掌握了一些攝影技巧,除了在單位拍一些新聞照片投稿外,剩下的膠片就給親戚朋友們拍,或拍一些花花草草,小鎮照相館也再未光顧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