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區是呼和浩特市發展的一個縮影,老舊小區與高樓大廈交疊,擁擠的街巷和寬闊的主干道密密疏疏地勾勒出獨特的城市紋理。城鄉接合、結構參差,新城區的基層治理極具典型性也充滿挑戰。
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正確的路線才能落到實處。近年來,新城區根據轄區各街道特色,統籌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現代化改革,著力構建權責清晰、運行順暢、充滿活力的基層治理體系。
構建特色黨支部,讓黨組織和黨員雙向奔赴
新城區西街街道星火巷社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聚集區,老年人口占比20%以上,其中“銀齡”黨員68人。
為了更好地發揮老黨員在基層治理當中的積極作用,星火巷社區黨委在輕鹽工紡小區成立“銀齡黨支部”,打造了適合老黨員的黨支部活動室。
“有了這個黨支部,我們就好像有了‘主心骨’一樣。學習黨的政策、參與社區建設、協調鄰里糾紛……我們忙得很呢。”“銀齡黨支部”老黨員于豐成翻開自己的手機相冊,介紹起他們豐富的支部活動內容。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咱們星火巷老黨員多,我們就逐一拜訪這些熟悉社區基本情況、群眾威望高、熱心社區服務的老黨員,邀請他們參與到我們社區的治理當中來,給社區提建設意見,幫我們進行黨的政策宣傳,在社區和居民之間架起了一座堅實的‘橋梁’。”星火巷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賈璐婷說。
不僅是“銀齡黨支部”,在新城區的各個社區里活躍著430個各具特色的基層黨組織。
“新城區有城區、有農區,還有城鄉接合部,各地的情況不盡相同。根據自身實際建設特色基層黨組織不僅可以更好地發揮黨員先鋒作用,增強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還能形成讓黨組織與黨員之間形成雙向奔赴的良性循環模式。”新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姜子家說。
截至目前,新城區黨員在社區參加各類志愿活動累計2299次、為群眾做好事4472件,這便是特色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發揮的優勢作用所在。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
網格是在城鄉社區及其他特定管理區域內劃分的基層服務管理單元,與群眾聯系最緊密、最直接、最快捷。
近年來,新城區不斷深化基層治理工作,創新網格黨建,將黨員陣地設在樓棟單元,引導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形成“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的基層治理格局。
“請問如果想申報困難補助要走怎樣的流程?”新城區海拉爾路街道賽馬場社區的一位居民在網格服務群中提問。
“您現在遇到什么困難了嗎?我私信你吧。”僅僅幾秒鐘后,網格員劉亞瑾便關心起這個問題。不一會兒,她就與居民約定好了上門時間,帶著《新城區惠民惠農財政補貼“一卡通”政策“明白卡”》和《新城區暖心手冊明白賬單》來到了居民家里。
精準、高效、暖心,這是基層治理中最需要的品質。
在新城區,依托網格建立了網格黨支部183個、黨小組802個,網格員及村(社區)干部、黨員骨干、網格長24小時在線,提供“線上”答疑解惑、“線下”辦事服務的“一站式”服務,讓群眾的事情有著落、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管。
創新基層治理,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如何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讓基層的每一個小小網格,都能成為黨員干部為民服務的“一畝三分地”,新城區正在積極探索。
“這一次各社區反映的問題,街道把重點事項都做了梳理,散會后各社區書記要通過網格員及時傳達給居民。”4月10日,在新城區東風路街道,工作人員就近期社區反映的基層治理問題進行了一一解答。
像這樣的碰頭會,該街道會定期召開。
“基層智慧”激發基層治理“大能量”
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離不開“基層智慧”。
2023年年中,新城區第一個“街道市域社會治理綜合調度中心”在迎新路街道建成,為基層治理網格化管理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平臺通過“三級治理體系”實現工作的銜接,以轄區8個社區、103個網格為基礎開展社會治理多元化矛盾化解,及時有效地解決居民訴求、發現的問題。
在人口密集的丁香路區域服務中心,許多小區樓道都安裝了智能梯控系統,可以精準攔截電動車進入電梯間,從而將安全隱患阻隔在外。
車輛擁堵、垃圾桶滿溢、高空拋物……這些社區治理中常見的問題,同樣會有警報提醒專人處理。
社區工作人員仿佛有了“千里眼”“順風耳”,管理更高效,服務更及時。
“基層智慧”是基層治理最大和最有潛力的資源,許多制度創新都來源于此。
東街街道按照專群結合、以專帶群、群防群治的工作思路,與轄區派出所融合聯動,建立社區“義警”隊伍,共同開展治安巡邏、非法信息線索收集、矛盾糾紛調解、基礎信息摸排、平安法治宣傳等工作。
身穿“義警”標識制服的巡邏隊員,穿梭于街巷之間,熒光色的馬甲尤為醒目。他們與社區黨員、網格員、社區工作者一起,將網格“微力量”匯聚成基層治理“大能量”。
“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要把服務群眾、造福群眾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姜子家告訴記者,“下一步,我們要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化建設,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能力提升、服務提標、治理提效,讓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可持續。” (記者:鄭學良 通訊員:梁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