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慧明是巴彥淖爾市醫院消化內科主任,1996年進入巴彥淖爾市醫院,從事消化內科臨床工作28年。他是巴彥淖爾市醫學會主任委員、2023年巴彥淖爾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024年內蒙古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消化內科是集消化內科門診、病房、胃腸鏡室為一體的臨床科室,也是我們胃腸道健康的‘守護者’。”在內鏡整合醫學中心,單慧明手中的細長內鏡,仿佛延長的手指,靈活伸縮、扭轉,不管隱藏多深的病灶,在他細致入微的檢查下都無所遁形。
“發現一例早癌,拯救一個家庭。”單慧明經常跟科室醫生說:“早期癌癥沒有典型癥狀,只有在胃腸鏡檢查中仔細尋找才能發現病變。”
單慧明(右一)與科室醫生討論患者治療方案
今年53歲的單慧明已經從醫28年,一直堅守在臨床一線,消化內科門診、病房和胃腸鏡室他每天往返幾十次。巴彥淖爾市醫院消化內科擁有40張床位,年門診接診患者2萬余人,年胃腸鏡檢查及治療2萬余人次,由于需要治療的病人多,為盡量減少病人的等待時間,單慧明常年晚上8點以后下班,被同事親昵地稱為“單八點”。
“他會將自己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醫生,鼓勵科室人員精進醫術、鉆研創新。在他的帶領下,消化內科的胃腸鏡檢查和手術在全市均處于領先水平。”與他共事多年的消化內科副主任譚壯忱評價。
多年來,他刻苦鉆研,積極推廣消化內科微創手術診療新技術。2003年,單慧明率先在治療過程中嘗試運用“小腸氣鋇低張雙重造影插管技術”,使小腸疾病首次得到了清晰的診斷,填補了巴彥淖爾市該項技術多年的空白。2007年,他再次獨立開展“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診療技術(ERCP)”診療,讓眾多膽囊摘除術后有膽管結石和原有膽管結石患者不用開刀,享受到經胃鏡下切開取出膽管內結石的超級微創治療。他先后開展了超聲內鏡技術,內鏡下黏膜剝離術,內鏡下靜脈曲張硬化術、栓塞術等,及時讓當地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得到精準治療。
每個星期單慧明要接診近百名患者,做三四十臺胃腸鏡檢查和微創手術。ERCP手術操作難度極高,做手術時需要穿著沉重的鉛衣,常常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有時甚至一整天,單慧明都會咬牙堅持。走出手術室,他笑著說:“給患者解除病痛,我的心情也會特別好。”
杭錦后旗的崔仲英剛做完胃底間質瘤手術,術后恢復得很好,陪床的其妻子徐粉蓮感激地說:“這種內鏡微創手術在術中發生胃壁穿孔的風險較高,我們之前看了好幾個大夫,一聽說這個病都建議到北京、呼和浩特的大醫院做手術。后經熟人推薦,我們來找了單大夫。手術非常順利,感謝單大夫!”
采訪接近尾聲,走在消化內科病區,門口的墻壁上掛滿了患者和家屬送的錦旗。一面面熠熠生輝的錦旗,是患者對醫生最衷心的感謝,是對精湛醫術和真誠服務的贊許,也是消化內科全體醫護人員最璀璨奪目的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