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7tjqz"><table id="7tjqz"></table></track>

      1. <video id="7tjqz"></video><u id="7tjqz"></u>

        <acronym id="7tjqz"></acronym>
        1. <input id="7tjqz"><table id="7tjqz"></table></input>
        2. 行走黃河“幾字彎”書寫綠色“三北情” | 鹽堿地變身“新糧倉”
          發布時間:2024-05-11 09:50:33 記者:張杰 編輯:雷麗娜 來源:巴彥淖爾日報

            近日,五原縣新公中鎮全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麥田里,嫩綠的麥苗煥發著勃勃生機。村民張可義彎腰撫摸著麥苗說:“種地還是得相信科學呀。”

            張可義為何發出這樣的感慨?因為就在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片板結開裂的鹽堿地,“春天水汪汪,夏天苗發黃,秋天不見糧,冬天白茫茫”。

            地處北緯40°黃金種植帶、位于黃河“幾字彎”頂端的巴彥淖爾,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優勢。黃河水奔流而下,哺育著這里上千萬畝良田,旱澇保收的地利讓河套灌區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油基地。但由于氣候干旱、蒸發強烈、地勢低洼、成土母質含鹽量和地下水位較高等原因以及長期不合理的耕灌制度,導致耕地鹽堿化現象較為嚴重。數據顯示,我市有652.23萬畝耕地發生不同程度的鹽堿化,占總耕地面積的48%,占全區鹽堿化耕地面積的29%。

            鹽堿地是土地的“頑瘴痼疾”,卻也是極具潛力的后備“新糧倉”。

            多年來,我市與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等院校深度合作,研究集成“五位一體”(即增施有機肥壯苗、摻沙降容、施用脫硫石膏改堿排鹽、種植耐鹽作物、施用改良劑)、“暗管排鹽”、“上膜下秸”等鹽堿地改良技術模式,對于改良區域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市鹽堿地改良的市場化運作模式還榮登“中國三農創新榜”。

            如今,曾經寸草不生的地塊已破“堿”重生,鹽堿地上的農民迎來了播種的春天。

            

          用科技“喚醒”沉睡的土地資源


            仲春時節,五原縣隆興昌鎮的農田里,繁忙的播種開始了。從實驗室轉到田間地頭,五原縣農技推廣中心推廣研究員李二珍的行程安排得很滿。

            “2018年以前,這里都是白花花的鹽堿地,土壤板結,作物難以生長。通過幾年的鹽堿地改良,現在這里的向日葵畝均可以增產50公斤以上。”站在隆興昌鎮鹽堿地改良試驗示范區,李二珍欣慰地說。

            鹽堿地治理有反復性、長期性、頑固性、技術復雜性,要根據成因、當地條件來綜合判定應當采用的方式。目標要明確、方法要系統,才能確保可持續發展。

            來自清華大學鹽堿地區生態修復與固碳研究中心的研究助理田榮榮,從2018年至今扎根五原縣,探索鹽堿地綜合利用。“鹽堿地改良工程實施后,耕地質量明顯提升,土壤全鹽含量降低0.3%,保苗率提高20%以上。其中,重度鹽堿地保苗率提高40%以上,作物單產提高10%~15%,農民人均純收入水平提高10%以上。”田榮榮說。

            從寸草不生到生機盎然,土地的變化凝結著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接續奮斗。測土施用改良劑技術、碳基有機肥改良技術……在五原縣鹽堿地改良專家工作站的展示墻上,一代代鹽堿地改良技術直觀地呈現在人們眼前。

            2017年,我市對鹽堿化耕地進行全面普查,建立鹽堿化土壤普查大數據平臺,邀請多家科研院所合作開展技術攻關,研究集成“五位一體”“上膜下秸”“暗管排鹽”3種核心改良技術模式,為全面改良鹽堿地提供了詳實的實驗數據和有力的理論支撐。

            隨著科技進步,鹽堿地治理理念也在發生改變。“現在我們大力推廣土壤改良劑和秸稈還田,這些舉措可以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土壤養分提升后,鹽分也進一步降低。耐鹽品種加上綠色生產配套技術,糧食生產由追求高產逐漸向追求優質轉變。”李二珍說。

            五原縣榮豐辦事處榮義村一組村民王成林是鹽堿地改良的受益者。提到村里土地的變化,他打開了話匣子:“以前,我們這兒的土地鹽堿化嚴重,幾乎什么也種不成,即便種了,出苗率也不高。后來,經過改良,每畝地平均增產150斤到200斤,我們的收入也增加了。”

            昔日白茫茫的鹽堿灘,今朝金燦燦的豐收田,“沉睡”的土地資源逐漸被“喚醒”……

            在位于五原縣新公中鎮的自治區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王麗萍正督促施工人員進行內部裝修裝飾工作。研究院預計近期完成內部建設。

            “建設研究院是為了構建人才集聚地。通過建造集科研辦公、餐飲、住宿于一體的科研機構,讓科研人才在這里更好地熟化集成與推廣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做好科技攻關、技術熟化、成果應用、撬動產業、服務社會等工作。”王麗萍說。

            此外,我市委托清華大學和中國農科院編制《巴彥淖爾市50萬畝鹽堿化耕地(高標準示范30萬畝)治理技術方案》等,為鹽堿化耕地改良提供科學的技術支撐。

            

          實施整灌域鹽堿耕地綜合利用試點


            從低產到高產,從高產到優質,這些年,改良的鹽堿地成為河套灌區耕地擴容、提質、增效的“潛力股”。

            我市探索形成“高標準農田+鹽堿地改良”模式,即將鹽堿地改良與高標準農田統籌規劃、一體推進,建立多元籌資機制,通過“上膜下秸”、“五位一體”等技術,因地制宜改良鹽堿地。

            在臨河區狼山鎮愛國村,遠遠望去,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高標準農田改造中還能改良鹽堿地,促進節本增效。去年我種了60多畝辣椒,畝均純收入3000多元,這是從前根本不敢想的事情。”村民張國華說。

            愛國村有8700多畝耕地,其中,中重度鹽堿地就占到50%以上。通過集中連片高標準整治,同步實施“上膜下秸”和“暗管排鹽”等技術,昔日的中重度鹽堿地煥發出生機。

            如今的愛國村糧食年年豐收,村里謀發展的信心也更強了。愛國村黨支部書記潘競忠告訴記者,鹽堿地改良后,耕地質量持續提高,土地流轉價格由原來的300元漲到如今的1000元,葵花畝產由原來的100斤增加到現在的400斤。通過統一翻地、統一打藥、統一種植,農民的生產成本降低30%、收入增加40%。

            連日來,烏拉特前旗西小召鎮8萬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內,幾輛雙膜播種機在平整的土地上進行高粱穴播并覆膜,農技人員不停地查看指導,助力高粱科學播種。

            西小召鎮境內沿黃區域的土地鹽堿化程度較重。當地農民大多以種植耐鹽堿的葵花為主,種植結構單一,產量少、收益低。2023年,西小召鎮境內的8萬畝農田進行高標準改造,讓零碎田變成整塊田、低產田變成高產田。

            為了讓“好田”種上“好品種”、有個“好收成”,西小召鎮乃馬岱村黨支部吸納周邊村組種植大戶和致富帶頭人成立農牧專業合作社,對項目區土地進行集中流轉,并與企業簽訂高粱訂單進行試驗種植。企業派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統一播種指導、統一田間管理、統一回收,從種到收都注重科學化、規范化,確保種好糧、穩增收。“下一步,我們計劃建個糧食烘干塔,再建個酒廠,把高粱產業鏈發展起來。”乃馬岱村黨支部書記劉文賢說。

            2023年12月,農業農村部公示首批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名單,河套灌區入選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中的整灌區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

            結合整灌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我市將實施整灌域鹽堿耕地綜合利用試點60萬畝,目前已完成20萬畝鹽堿地改良項目。

            今年,我市將依托自治區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研究院設立的1個研發中心、4個試驗站,協同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新模式新路徑研究,形成一套適合解決河套灌區土壤地力提升的耕作模式,為促進耕地資源永續利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特色產業讓鹽堿地變成“金銀灘”


            思路一變天地寬,鹽堿地變成“金銀灘”。

            俯瞰臨河區新華鎮哈達村,一組組光伏發電板建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草魚偶爾躍出水面,三五村民在陰涼地圍坐聊天,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鋪展開來。

            “漁牧光一體化項目就是在鹽堿地上方架設光伏板發電,在光伏板下方水域部分發展水產養殖,空地部分發展肉羊養殖。村民可以每年拿到土地流轉的收入,村集體還可以獲得養殖收益和光伏發電的收益。”哈達村黨支部書記朱明明告訴記者,“從來沒想過我們靠‘曬太陽’就掙到了錢。”

            在烏拉特前旗西小召鎮復勝村的水洼區域,內蒙古灃潤水產養殖開發有限公司正在組織大型機械進行蝦塘清淤和擴建,為今年養殖做準備。

            “這塊鹽堿地挺適合養殖南美白對蝦。今年我擴建100畝,蓋5個暖棚,放200萬尾左右的蝦苗,準備提前上市,這樣價格肯定要比平時高一些。”內蒙古灃潤水產養殖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郝慶平說。

            今后,我市將突出發展鹽堿地特色農業,抓住“育種”和“治地”兩個關鍵,堅持生態和生產、治理和利用、短期和長期并重,落實科技、水資源、資金、體制機制保障,推廣節水灌溉洗鹽、保護性耕作、綠肥飼草種植、化學治堿淋鹽、井灌井排模式,加快實施整灌區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爭取鹽堿地改良綜合利用國家試點,高效推進鹽堿地改良工作。

          av大片免费看中文字幕_亚洲最新无码中文字幕久久_国产一区二乱码区在线欧洲_精品久久国产老人久久综合
        3. <track id="7tjqz"><table id="7tjqz"></table></track>

            1. <video id="7tjqz"></video><u id="7tjqz"></u>

              <acronym id="7tjqz"></acronym>
              1. <input id="7tjqz"><table id="7tjqz"></table></input>
              2.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国产 | 午夜在线看嘿嘿嘿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 | 亚洲一级中文理论片 | 久久久国产精品天天影视 |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