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是自治區黨委提出的“六個工程”之一,也是我市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加快建設防沙治沙模范區的重要抓手。今年以來,我市聚焦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積極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決策部署,全力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通過實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為沙海種下“綠色風光”,讓金色沙海變為“綠電藍海”。
磴口縣85萬千瓦光伏+生態治理項目區
科學謀劃
全力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
近日,在磴口縣160萬千瓦光儲+生態治理項目區施工現場,機聲隆隆,數十臺大型推土機正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進行場平作業,大片起伏不平的沙丘逐漸變為平整的沙地,一根根光伏柱拔地而起。
在我市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生態治理大堿湖項目區,遠遠望去,連綿起伏的沙丘上,無數個麥草方格就像一張金色巨網,牢牢地鎖住了“黃龍”。
……
市委、政府將實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作為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建設防沙治沙模范區的重要抓手,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明確治理原則和思路。發布《關于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 推進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的令》,加快推進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建設。編制《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實施方案》,統籌電、水、土,統領點、線、面,科學布局。本著“因地制宜、科學治理,治用并舉、三生共贏”的思路和原則,將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布局在沙漠沙地、陰山北麓、河套平原3大區域、7個片區、17個治理項目區。光伏區以烏蘭布和沙漠為主、蘇集沙地為輔;生態治理區以巴音溫都爾沙漠為主、其他區域零星沙地為輔;風電區布局以烏拉特草原為主。2024年,計劃完成生態治理面積33.28萬畝。到2030年,計劃通過實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新能源裝機規模總量達到1590萬千瓦。
“借光治沙”
讓光伏成為生態修復的“金鑰匙”
在內蒙古巴彥淖爾蒙能能源有限公司100萬千瓦光伏+生態治理項目磴口縣85萬千瓦子項目區,一片片蔚藍色的光伏發電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項目區推行板上發電、板下種植,以抬高光伏陣列距地面高度1.8米、拉大陣列間距12米的方式,為種植灌草留足空間,實現光伏產業與生態治理有機結合。項目于2023年12月22日建成,今年1月21日全容量并網,運行周期內年均上網發電量可達17.5億千瓦時,完成生態治理面積約2.6萬畝。”公司工程部部長郭敏介紹道。
“借光治沙”不僅實現了“板上發電、板下種植”的新圖景,也讓光伏成為破解荒漠化治理、生態修復的“金鑰匙”。一場以光伏技術為手段的生態治理攻堅戰在我市早已全面打響。
我市堅持因地制宜、科學治理,適地適綠,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選用耐干旱、耐貧瘠、抗風沙的鄉土樹種和草種,遵循生態系統內在規律開展林草植被恢復,著力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和穩定性,提高生態治理成效。治用并舉、三生共贏,統籌防沙治沙和管沙用沙,既防沙害,又用沙利,系統推進增綠、增能、增收,板上發電、板間種植、板下修復,大力發展有機種植養殖、中藥材種植等產業,實現新能源開發、生態修復和產業發展“一舉三得”。今年,我市將大力推廣林光互補、草光互補立體化治沙模式,形成風光電防沙治沙一體化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