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一個富有哲理的節氣,更是人生的一種境界、一種態度。小滿,小滿,小小的滿足,小小的圓滿,讀起來就讓人舒服,讓人滿意,就像酒至半酣,花開半朵,不貪圖,不強求,一切都剛剛恰到好處。
《菜根譚》里說:“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爛漫酕醄,便成惡境矣。履盈滿者宜思之。”這恰如其分地解釋了小滿的境界。小得盈滿,不是大滿,還有進步的空間,也有后退的余地。人生若自滿,則無法進步,人生若一直不滿,則會欲望纏身,而這小滿剛剛好。
認識一個寫文的女子,出了十本散文、小說集子,本來還能繼續沖鋒,卻聽到她要休筆的消息,我們都很震驚。私下里問她,她卻笑得一臉禪意:“人生不就是這樣嗎?急流勇退,不貪圖十全十美,也不強求至善至美,只要自己滿意就好。曾國藩曾說,人生不能求全,要求缺。十本集子在別人眼里微不足道,可是我自己滿意了,也滿足了。人生不能求太滿,這小小的滿足正好。”
古語云:“君子寧居無不居有,寧處缺不處完。”月盈虧,水滿溢,大滿往往讓人心生敬畏。而一味地追求大滿,會讓人產生“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私欲,追求極致,追求巔峰,就像為禍患鋪好了溫床。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就是“剛剛好”,給自己留有轉圜的余地。
物極必反,樂極生悲,是千古不變的真理。知足常樂,善行慎思,是明智的善身之道。范蠡明白功高蓋主會惹禍端,所以他睿智地功成身退,因此有了“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之譽。
不求大滿,接受小滿,接受人生的不完美,可謂人生的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