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烏拉特草原,微風習習,踏著剛剛吐綠的小草,烏拉特中旗巴音烏蘭蘇木東達烏素嘎查牧民楊東沿著父親走過的路,巡視著這片再熟悉不過的草原。他們兩代人擔任護邊員近40年,默默守護著邊境線上的安寧。
從“守邊戍邊”到“興邊富民”,中蒙邊境線上的嘎查在不斷“蝶變”。烏拉特后旗巴音寶力格鎮烏蘭嘎查黨支部書記楊根每天早晨都會打開手機,實時在線查看“托羊所”里的肉羊長勢等情況。依托“托羊所”農企利益聯結機制,烏蘭嘎查村集體經濟從6.5萬元躍升至26萬元。
烏拉特后旗人武部組織潮格溫都爾鎮民兵在邊境一線執勤巡邏
從牧區到農區,一幅和諧的畫卷在不斷鋪展。“有啥事兒你就和我們說,咱們共同想辦法……”烏拉特前旗大佘太鎮“老支書”調解室的三位老支書巧解鄉村“大煩小事”,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基層第一線。“老支書”矛盾解紛工作法獲評自治區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
……
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之一。過去一年,我市牢記殷殷囑托,圍繞守邊固邊興邊、維護民族團結、社會治理等各領域工作精準發力,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巴彥淖爾,堅決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
打造八百里亮麗邊防線
對于擁有八百里邊防線的巴彥淖爾而言,守好祖國邊疆的責任重大。去年7月,市委五屆五次全會通過的《中共巴彥淖爾市委員會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考察巴彥淖爾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 為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貢獻巴彥淖爾力量的決定》提出了“一市、一線、一點、一園、一形象”的要求,其中,“一線”即一體推進強邊安邊固邊富邊睦邊,打造堅不可摧的八百里亮麗邊防線。
聞令而動,我市各級各地深化黨政軍警民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工作機制,加快落實“水電路訊”基礎設施軍地一體化建設三年行動,加強“數字邊防”“智慧邊防”建設,構建“人網合一”的新型護邊體系,維護邊境地區安全穩定。
烏拉特后旗北與蒙古國接壤,境內邊境線長近200公里。2024年初,烏拉特后旗人民武裝部協同潮格溫都爾鎮、巴音前達門蘇木成立了民兵分隊摩托應急排和由騎兵、駝兵組成的民兵分隊邊防巡控排。他們利用自身優勢,可以更好地在山地、沙區等地行進,及時處置突發情況。
巴音前達門蘇木巴音查干嘎查牧民那仁花說:“雖然我們邊境地區地廣人稀,但是我們這里的派出所民警、邊防連隊官兵還有身邊的這些護邊員都很負責任,有外來人員他們會進行仔細排查,我們感覺很安全。”
“直通車基本上每周來一趟,看到這些民警,我們覺得特別安心,給他們反映任何事情也都能及時得到解決。”烏力吉圖嘎查牧民蘇雅拉說。
巴彥淖爾邊境管理支隊在邊境地區全面啟動“強邊固防直通車”,主要負責邊境踏查、信息搜集、法律宣傳、調解糾紛、打擊犯罪、代購物品、代送包裹等。目前,17輛“強邊固防直通車”年均行駛15萬公里,代辦服務800多戶,為牧民群眾直接節約費用50萬元,解決了牧民出行難、購物難、看病難等問題,被牧民稱為草原上的“和諧號”。
深入推進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我市將發展壯大嘎查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重要抓手,扎實推進“雙提升”工程,實施發展新型農村牧區集體經濟扶持引領行動,優先為抵邊嘎查安排資金和項目。
“我們嘎查位于邊境線上,2023年,黨支部積極爭取中央扶持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繼續擴大紅駝養殖產業,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20萬元。嘎查黨支部帶領群眾致富的底氣更足了。”巴音前達門蘇木阿布日勒圖嘎查黨支部書記韓貴義說。
據了解,我市累計投入集體經濟項目資金5375萬元,實現17個抵邊嘎查項目幫扶全覆蓋,6個邊境蘇木鎮培育畜牧、肉蓯蓉種植及精深加工、手工藝品制作等特色產業20多項,集體經濟收入全部在10萬元以上。
精心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過去的一年,我市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全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
圍繞經濟建設,我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持續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圍繞政治建設,我市出臺《巴彥淖爾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攻堅方案》,將創建工作納入全市戰略工作一體部署。圍繞文化建設,我市開展“籽籽相擁·同心筑夢”主題“十個一”活動,開展了10余場專題活動,創作編制完成民族團結主題歌曲15首、舞臺劇2場,打造了8處傳習場所、5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公園、8個同心創業就業街區。圍繞社會建設,我市廣泛組織開展“創青春”青年創新創業大賽、“青年人才交流營”活動等。圍繞黨的建設,我市做實“黨建+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全市嘎查村(社區)配備民族工作協理員、信息員,推行“民族工作(小)組長”和“互聯網+社區民族事務治理”機制,暢通民族工作“最后一公里”。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才能在情感上相互親近、更加深入。在磴口縣沙金套海蘇木舉辦的同心杯”蒙古馬村超聯賽上,一匹匹駿馬四蹄飛揚如離弦之箭競相奔馳,交鋒不斷、高潮頻現。在終點線,人們紛紛拿起手機記錄精彩的賽馬畫面,現場馬蹄聲、歡呼聲不絕于耳,熱鬧非凡。蒙古馬村超是磴口縣以蒙古馬賽為媒,搭建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橋梁的生動體現。
“叮鈴鈴……”放學的鈴聲響起,扎著馬尾辮的小女孩阿思麗從教室里飛奔而出,張開雙臂緊緊地攬住“愛心媽媽”郝翠蓮的腰,久久不愿松開。這樣的暖心場景每周五都會在烏拉特后旗小學門口上演。
近年來,烏拉特后旗充分發揮寶音德力格爾、布德等先鋒模范的示范引領作用,挖掘培育更多民族團結先進事跡、模范人物,讓各族群眾深切感受到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溫暖、各民族之間的友愛。
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大力推行信訪代辦制;積極推廣“五人小組工作法”、網格化“微治理”等典型經驗做法;全市共創建自治區級“平安校園”13所、市級“平安校園”99所;“雪亮工程”全面建成并投入運行……
過去一年,我市以防范化解市域社會治理中的重大風險為著力點,以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為切入點,以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上全面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
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我市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的實踐中迸發出旺盛的生命力。臨河區委政法委“三全三新”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法、烏拉特后旗巴音寶力格鎮藍天社區“智慧賦能+聯動共治”社區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法、五原縣復興鎮“網格化+微治理”土地糾紛化解工作法、烏拉特前旗大佘太司法所“老支書”矛盾糾紛工作法獲評全區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
我市制定印發《巴彥淖爾市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 實體化運行實施方案》,全市共建成869個綜治中心,實現市、縣、鄉、村四級綜治中心全覆蓋。與市委組織部聯合印發《貫徹落實自治區北疆紅色網格治理服務工作指南重點任務分工方案》和《巴彥淖爾市網格員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規范網格員管理,提升網格精細化服務管理水平。常態化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依托基層黨組織體系,建設縣鄉村三級網格化服務管理機制,科學設置網格5780個,配備專兼職網格員2萬余名,2023年共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7萬余件。
建設共同富裕的幸福家園
我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補齊民生短板,用心辦好民生實事,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加快建設共同富裕的幸福家園,提升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擴建熱源、改造換熱站、更新管網和設備……連日來,我市溫暖工程各個施工現場機械轟鳴,工人們爭分奪秒作業,一派繁忙景象。今年,我市計劃投資7.95億元,主要實施熱源新建改造、供熱管網更新改造、熱力站新建改造、熱用戶端改造、智能化建設、應急熱源車配備等47個項目。目前相關項目已全部開工。我市還同步推進清潔取暖項目,將實施農村煤改電36263戶,改善農牧民群眾取暖條件。
我市深入落實就業優先政策,重點保障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群體就業創業。加快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冬季清潔取暖等重大民生工程,持續提高教育、醫療、社保、住房、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精準落實各項救助政策,兜好兜牢民生底線。扎實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加快實施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改造、斷頭路打通等一系列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大力開展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完善以工代賑、生產獎補、勞務補助、投工投勞等制度機制,讓各族群眾在參與生態保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等過程中增進情感、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