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磴口縣高標準農田建設由政府單方投入逐步向“財政資金+社會資本”多元化投入轉變,形成了“建管運”一體化、“投建運”一體化、“EPC+投建運”等多種建設模式。目前,全縣建成高標準農田49.7萬畝,其中撬動社會資本投入9830萬元,建成13.7萬畝,占總量的27.6%。
抓多元化投入。鼓勵涉農經營主體(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以單體或聯合體,在建前、建中、建后以不同投入方式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形成“財政資金+社會資本”共投同建的新格局。支持涉農經營主體流轉土地,規模化經營,在原有財政資金投入的基礎上再投入1000元以上,提高項目建設標準,實現“田、水、路、林、電、技、管”綜合配套。
抓建設管理。制定“五統一”建設管理制度(統一規劃、統一招標、統一監管、統一支付、統一管護)。立項后,由農牧部門統一規劃設計,確定建設標準;項目批復后,經營主體投資部分納入共管賬戶管理,將財政資金和經營主體投資一并納入招標范圍進行統一招標;在項目實施中,實行全程統一監管,確保工程高質量完成;項目結算時,按照施工進度統一計量支付;項目建成后,由政府統一安排管護,管護期15年,管護費從經營主體投資款中按照比例提取,實報實銷。
抓運營管理。經營主體負責經營和管理,實行規模化經營,因地制宜實施引黃滴灌水肥一體化等措施,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降低地膜殘留量,實現節本增效。
抓增收致富。土地流轉經營主體每年向村集體繳納不低于流轉費用5%的鄉村振興基金,并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采取以工代賑的方式優先雇傭當地村民。目前,項目區新增新型經營主體12家,新增就業人員1000余人(次),村民入股分紅人均比例達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