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華蒙肉羊新品種通過了國家審定。目前,華蒙肉羊種群數量達2萬多只,其中繁殖母羊1.2萬多只。市農科所畜牧研究中心主任王韻斐表示,新品種的培育將全面提升我市肉羊種業現代化水平。
為保證農民買到的葵花種子都是精品,實現豐產豐收,三瑞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堅持“種子不是精品就是廢品”的質量管理理念,加強試驗示范。三瑞農科常務副總經理陳海軍說:“三瑞農科現自有知識產權食葵品種達20余個,國內市場占有率達31%,部分地區達70%。”
向日葵盤轉化食用果膠技術讓向日葵盤變廢為寶。內蒙古康斯特生物科技公司管理部經理張云翔介紹,通過高新技術轉化,每噸2000元的飼用向日葵盤轉化為每噸10萬元的食用果膠。
……
一年櫛風沐雨,一年春華秋實 。作為國家級科創平臺,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一年來,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緊扣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充分發揮集聚創新資源、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支撐產業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等作用,聚焦種業振興、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水資源高效利用和耕地地力提升等重點領域,依托自治區“科技興蒙”農高區重點專項,累計組織實施54項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項目,取得一批自主創新成果并廣泛應用于生產實踐。2023年,農高區總產值達149.13億元,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聚焦良種繁育
突破肉羊全產業鏈發展瓶頸
“臀大、背寬、腰粗、尾巴短、腿短,是華蒙肉羊的顯著外形特點。這是我們歷時十幾年培育出的新品種,不僅生長發育快、繁殖力強、飼料利用率高、肉用性能突出,而且適應性非常強,抗病能力也強。”內蒙古富川養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懷森介紹。
“這個品種的育成為巴彥淖爾地區提供了一個優質的多羔品種。經過一段時間提質復壯后,可以逐步取代現有一些肉羊品種,進一步提高肉羊養殖經濟效益,對于推動巴彥淖爾肉羊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市農科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王文義說。
良種繁育是我市肉羊產業提質增效的關鍵。華蒙肉羊是由內蒙古富川養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內蒙古大學、中國農科院、內蒙古農科院、市農科所等多家單位共同培育的肉羊新品種,2023年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鑒定通過,由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頒發了新品種證書。王文義說:“通過優良品種的帶動,可以把巴彥淖爾打造成商品羊的集散地和種羊的繁育生產基地,為全區乃至全國肉羊產業提供優良的種羊。”
華蒙肉羊的成功培育,激發了整個肉羊產業鏈的創新潛力。下一步,我市將加快構建“企業核心育種場+標準化擴繁戶+規模化生產群”的育繁推體系,推動華蒙肉羊快速成為新一代地區主導品種,還將制定華蒙肉羊飼養、繁育生產、屠宰加工等相關標準,推動新品種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運營。預計到2030年,華蒙肉羊種群規模將達200萬只。
創新擘畫藍圖,科技實現愿景。為進一步推動肉羊全產業鏈創新發展,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成立肉羊技術創新中心和肉羊產業聯盟,與中國農業大學、江南大學等聯合建立博士科研工作站,圍繞雜交繁育與規模化養殖、羊肉深加工共性關鍵技術、副產物高值化利用技術、肉制品安全與肉羊重大疾病防控等方向開展技術攻關。目前,農高區富健源低膽固醇高品質羊油脂深加工項目、草原鑫河年加工1000噸羊肉熟制品產業技術創新服務項目建成投產;富川肉羊精深加工項目及羊血提取免疫球蛋白生產車間建設完成并試生產;牛羊胃電膠囊、智慧數據指揮中心、牧場巡檢機器人、全混合日糧營養平衡飼喂等一系列前沿技術和先進成果示范應用;肉羊副產品羊胎盤、羊肝、羊血、羊骨、羊皮等高值化應用產品的開發,進一步拓展延伸了肉羊產業鏈;羊畜產品交易中心啟動線下運營;10萬只肉羊高效養殖示范基地累計飼養量超9.2萬只。
在草原宏寶、美洋洋、富川、草原鑫河等一批全產業鏈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肉羊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在農高區的帶動引領下,截至2023年底,我市羊飼養量達2298.35萬只,羊肉產量達31.91萬噸,出欄量穩居全區首位。
聚焦種子振興
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
河套灌區是國家重要優質小麥生產和加工基地,但河套小麥存在品種老化、產量不穩等問題。近年來,各級科研人員不斷對小麥品種進行優選改良。市農科所聯合內蒙古兆豐小麥產業化研究院選育出的國審春小麥新品種“巴麥13號”,在產量、適應性、抗病性、加工品質及營養品質方面全面超越河套小麥傳統品種。2023年,“巴麥13號”在我市總計示范種植17.5萬畝,平均畝增產99.22斤、畝增收178.6元,抽樣實產畝均1200斤以上,最高畝產1366.92斤,創近年來自治區小麥畝產新高。“巴麥13號”現已在內蒙古、甘肅、新疆等多地進行示范推廣。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在種業振興方面,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重點圍繞硬質小麥、肉羊、向日葵、玉米、高蛋白牧草、特色果蔬等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開展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選育推廣生產急需的自主優良品種。
其中,三瑞農科選育出具有豐產性高、抗性強、適應性廣、商品性好的三瑞系列向日葵品種,大幅降低了農民用種成本,種植收益平均高于國外種子15%~20%。科河種業有限公司選育出科河799、中河玉919等具有高產、優質、耐密、抗性好、適應性廣的科河系列玉米品種,為農民提供了多樣化、高質量的品種。
科技創新沒有止境。市農科所小麥研究室主任楊蕾說,接下來還要與中國農業大學、內蒙古農科院這些院校合作,引入更多的先進技術,力爭用3到5年時間選育出在產量、品質方面超越“巴麥13號”的新品種,讓“中國碗”里盛放更多的河套糧。
聚焦延鏈補鏈強鏈
加快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康斯特公司利用我市豐富的向日葵盤資源提取果膠和蛋白質,使科技成果真正實現市場化和產業化,延伸了向日葵產業鏈。通過高新技術轉化,低價值的向日葵盤變為高價值的、更有市場競爭力的食用果膠,可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化妝品和保健品領域。目前,康斯特公司已建成年產1000噸向日葵果膠的示范生產線,年消化利用向日葵盤3000噸。
在產業鏈延伸方面,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圍繞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強鏈,依托農高區創新平臺集聚的中國農業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的人才和技術優勢,重點開展副產物綜合利用、功能性食品開發等關鍵技術攻關,最大化實現產業前伸后延,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和全產業鏈全面增值。
其中,內蒙古富健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聚焦肉羊副產品動物油脂,研發低膽固醇高品質羊油加工技術,對羊油進行多元化、深層次開發利用,技術成果已實現應用示范。內蒙古草原鑫河食品有限公司以肉羊副產品深加工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為突破口,研發了羊肉熟制品加工和肉羊副產品羊胎盤、羊肝、羊血、羊骨、羊皮等高值化應用產品,讓肉羊副產物變廢為寶,進一步拓展了肉羊產業鏈。
此外,在生態環保方面,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主要圍繞農業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鹽堿地改良等開展關鍵技術攻關,進一步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如河套灌區水利發展中心針對灌區水流條件復雜、多目標協同調度難度大等情況,開發出河套灌區信息化系統,解決了干渠調度斷面在泥沙多、坡降緩、變幅大的條件下難以自動精準量測的難題;建成集灌溉、發電、分洪、生態補水等功能為一體的聯合調度系統,提高水量調配能力,實現水資源在時間上、空間上的科學合理分配和調度。針對灌區耕地鹽堿地占比大、農田有機質含量低、土壤結構質量差、養分蓄供能力弱等核心問題,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題及自治區重點科研項目,開展了河套平原鹽堿地治理、耕地質量提升等技術攻關,農高區全域10.32萬畝耕地已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
今年,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將緊扣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要求,以爭創全國一流農高區為目標,繼續圍繞“農、高、科”要素,抓好科技“突圍”工程,扎實開展科技賦能、人才引育、產業增值3項攻堅行動,持續推動農高區建設提質增效。農高區總產值預計達184.2億元,農牧業科技貢獻率達6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