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五原縣和勝鄉建豐村五組甄林的農家小院,一棵棵海紅果樹迎著朝陽,煥發出勃勃生機。“我這3棵樹種了30多年了,一棵樹一年差不多能產果800斤,一斤最少能賣到2塊錢,一棵樹一年純收入能達到1600元左右,3棵樹也就是5000來塊錢的收入。”甄林的言語間滿是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在和勝鄉,像甄林這樣發展庭院經濟的家庭還有很多。和勝鄉通過不斷健全完善庭院經濟組織體系、產業體系、生態體系、治理體系,引導村民發展庭院經濟,讓農戶把房前屋后、菜園路邊都融進庭院經濟建設中。該鄉積極打造了海紅果樹產業基地,為農戶提供海紅果苗木1.3萬株,種植面積約150畝,形成了沿“311”省道連片觀賞經濟林,促進村民增收致富、村集體發展壯大。預計5—7年后到盛果期,每株收益2000元以上,全村78戶農戶戶均增收10000元以上,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100萬元以上,帶動當地就近就地就業30余人。該鄉按照“誰種植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把發展庭院經濟與農民增收致富、人居環境整治、庭院綠化美化、基層治理相結合,實現了美化農家、扮靚鄉村、農民致富的目標,讓“方寸閑地”煥發出勃勃生機。
“小庭院”有大作為。近年來,五原縣按照“百鄉引領、千村示范、萬戶增收”的發展庭院經濟思路,通過黨建引領、多方結合的方式,將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和大力發展庭院經濟統籌推進,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引導農戶利用好房前屋后閑置院落空間,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商則商,一院一景,拓展庭院經濟增值增效空間,釋放鄉村振興“新活力”,開創群眾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實現農村人居環境和村民收入雙提升。
此外,五原縣堅持把造林綠化與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把改善生態環境與產業富民協同推進,全力打造“園區+美麗鄉村建設”示范區。全縣范圍內推廣“三棵樹”模式,每戶一棵紅棗樹、一棵雞心果樹、一棵梨樹初見成效,全縣實現庭院經濟林117個村全覆蓋,示范組269個,總戶數達到7062戶。組織科技人員、技術能手開展線上線下培訓,修剪、嫁接等管理服務,農戶通過庭院經濟發展,變“靜資源”為“動資產”,把小庭院變“聚寶盆”,庭院經濟不僅成為一道風景線,也使鄉村發展更有“錢”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