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地處黃河“幾字彎”,紅色文化、黃河文化、農耕文化、草原文化和長城文化在這里聚集、融合、傳承、積淀,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兼容并蓄的地方文化體系——河套文化。自治區黨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提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北疆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顆耀眼明星,而河套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又是北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考察巴彥淖爾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區黨委決策部署,不斷加強河套文化建設,打造河套文化品牌,始終緊扣“愛國、忠誠、團結、擔當”的核心理念,全力做好河套文化研究闡釋、宣傳推廣、精品創作、遺產保護、暖心惠民、文旅融合“六篇文章”,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貢獻力量。
“溫暖的囑托”巴彥淖爾原創歌曲演唱會
加強理論研究闡釋
創新文化傳播路徑
今年4月28日,巴彥淖爾市北疆文化研究院在河套學院揭牌。該研究院將充分發揮河套學院的學科優勢,整合相關研究力量、協作攻關,全面深入挖掘、系統整理、精準傳承并創新發展北疆文化,著力打造一個集研究、交流、傳播于一體的平臺。
“我們始終致力于對河套文化、黃河文化以及長城文化進行深入研究,并積極推動相關成果的轉化與應用。在北疆文化建設進程中,我們著力引導學生秉持創新理念,致力于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力求獲得更多民眾的廣泛認同與支持?!焙犹讓W院漢語言文學系副主任張瑞坤介紹道。
理論研究是河套文化建設的根基。為深入研究和闡釋河套文化的豐富內涵與獨特價值,我市建立健全河套文化研究闡釋機制,調動專業力量,建立河套文化研究智庫,積極構建北疆文化巴彥淖爾研究基地,為河套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堅實的平臺支持。組織編寫《河套文化論文集》《河套史》《典籍里的河套》《河套文化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巴彥淖爾人文歷史》《北疆文化·河套朔風》《文物里的巴彥淖爾》等河套文化讀本,從不同角度和專題展示河套文化相關研究成果,推動河套文化的成果轉化和影響輻射。
酒香更要勤吆喝。我市加強整體謀劃和協調調度,積極實施河套文化全媒體傳播工程,推動四級媒體協同作戰,內外宣傳有機結合,全面、立體宣傳推廣河套文化。近年來,我市積極利用新媒體手段,開通河套文化研究網站,搭建融媒平臺,培養新媒體人才,并打造區域農業品牌擴大河套文化知名度,用優質的產品作為河套文化對外傳播的名片。
打造精品文藝力作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
“廣大文藝工作者要響應時代號召、植根河套大地,用文藝傳播先進理念、體現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感念之情,用心創作、凝心聚魂、匯聚力量,以河套文化的百家爭鳴服務北疆文化的百花齊放。”今年3月29日召開的全市文藝工作者座談會,向我市文藝戰線發出強力號召。
推出更多與時代相符的文化精品,是推進北疆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一年來,我市緊緊抓住重大歷史機遇,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開展藝術創作,推出一批既突出地域特色又體現時代精神的精品力作:舞臺劇《烏梁素?!贰逗么笠豢脴洹贰赌敲嫫鞄?那年烽火》,電影《扎嘎花》,紀錄片《在“幾”字彎頂端》《牧馬人》,長篇圖書《烏梁素?!贰吨紊秤薰x恭德》《以黃河之名》,原創音樂專輯《溫暖的囑托》等。這一系列文藝作品記述著祖國北疆的發展變遷,全面展現了巴彥淖爾人民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
推進北疆文化建設,必須全面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更好傳承歷史文脈,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市堅持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擺在重要位置,摸清文物資源家底,建立河套文物檔案庫,加強文物古跡、古老建筑、文化景觀、非遺民俗等文化遺產保護。與內蒙古師范大學合作,成立北疆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河套基地。實施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安防、陰山巖畫斷代、高闕塞修繕、河套糧庫舊址群修繕等工程及陰山巖畫數字化展示、古籍數字化保護等項目。發揮好河套文化博物院、黃河水利文化博物館、河套農耕文化博覽園、內蒙古兵團博物館等文化體驗窗口作用,創新文物展陳和傳播方式,推動博物館與文化創意、旅游休閑有機融合,把各類博物館培育成為科普體驗、文化體驗、研學旅行、休閑旅游基地,講好文物故事,開發文創產品,讓文物活起來。
提煉河套文化內涵
賦能文旅融合發展
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既是發展、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路徑,也是豐富旅游發展內容、內涵,增強旅游產業吸引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
我市文旅資源比較豐富,近年來積極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傾力打造黃河流域重要的現代化生態田園城市,圍繞建好點、連成線、帶動面,規劃建設一批體現北疆文化元素的旅游景區、城市街區、特色村鎮、度假康養聚集區,推動烏梁素海、新華林場、黃河灣步行街等文旅融合項目提檔升級,推出紅色游、鄉村游、冰雪游、邊境游等特色旅游產品。
與此同時,我市積極挖掘河套文化的深厚內涵,致力于推動特色文旅產業的繁榮發展。經過精心打造,成功推出一系列備受矚目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包括河套文化藝術節、“魅力烏拉特”西部民歌會、華萊士節等。這些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有效提升了巴彥淖爾的文化軟實力和地區影響力,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市高度重視烏蘭牧騎事業的發展,深入開展“學·創·演”系列活動,深化烏蘭牧騎改革。同時,實施“草原書屋”進學校進社區、“公益電影+”放映工程,推進全民閱讀;開展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如“送文化下鄉”和“我們的美好生活”文藝志愿服務、“百團千場”惠民文化演出等,進一步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促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下一步,我市將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核心任務,堅定不移地肩負起新的文化使命,著力培育文化之精髓,不斷豐富惠民文化舉措,全面深化河套文化建設各項工作,為推進北疆文化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