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案件案由是什么?”“請求查控被執行人線上支付渠道。”……在巴彥淖爾市中級人民法院的移動執行平臺上,每日都有大量群眾留言。該移動執行平臺實現了內外網跨網系信息共享和業務聯動,方便了當事人與法院溝通,讓群眾更深入、更直觀、更全面地了解執行、參與執行、監督執行。
今年,巴彥淖爾市緊緊圍繞自治區誠信建設工程要求,以司法公信建設工作為抓手,秉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原則,強化執法司法信息公開,推進重點領域執行攻堅,大力整治各種失信行為,不斷提升司法公信力,堅決守好誠信建設“最后一道防線”。
在“智慧執行”APP中,案件辦理進度及執行軌跡一目了然。據了解,巴彥淖爾市對外公布案件流程信息2.3萬余條,裁判文書4366篇,行政處罰文書2392件,“點對點”推送執行案件辦理信息11363次。
記者見到杭錦后旗頭道橋鎮民建村村民周紅霞時,她正在地里干活。說起司法援助,她感激涕零:“年初我遭遇了車禍,可是保險公司和肇事司機耍賴刁難,我只能向旗司法局尋求幫助,在援助律師的調解下,我及時拿到了足額賠款。”
“肇事司機見周紅霞身體弱小,不想全額賠付,我們通過宣傳誠信建設內容,使他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失信行為。”杭錦后旗司法局副局長李俊說。
在杭錦后旗政務服務大廳,“誠信建設投訴”窗口格外顯眼,工作人員正在向辦事群眾宣傳該窗口的業務受理范圍。該窗口于3月18日設立,主要集中受理政府部門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招商引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產業扶持、政府投資等領域承諾事項的違約失信問題。
“如果收到投訴,能夠現場處理的,我們會協調相關部門解決,無法現場處理或需核實情況的,按照12345政務服務熱線流程辦理。但是到目前為止,誠信建設投訴率為零。”杭錦后旗政務服務局副局長袁君介紹。
4月19日,“甘其毛都口岸檢察護企、檢護民生服務工作站”揭牌;4月28日,“檢察護企”工作室在巴彥淖爾市經開區揭牌。全市司法機關“面對面”傾聽企業訴求,積極探索服務保障民營經濟發展新舉措,切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護航企業健康發展。
“檢察院的工作人員經常上門為我們解答法律問題,設身處地為企業著想,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司法溫暖。”臨河區德華農牧業商貿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三軍說。
目前,該市全面開通公共法律服務窗口,并對涉企案件卷宗首頁加印“綠色通道直通車”專用標識,在辦理過程中啟用優先立案、優先送達、優先調解、優先審理、優先執行的“綠色通道”,為企業提供更快捷高效的司法服務,最大限度降低企業司法成本。截至目前,快立快審快執涉企案件3492件,實現涉企案件全面提速。
“司法公信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樹立司法權威的前提,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底線。實施誠信建設工程以來,全市人民的誠信度得到極大提高。”巴彥淖爾市委政法委副書記李延鑫介紹。
鍛造一支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鐵軍,是助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基本前提。今年,全市加強政法和公共法律服務隊伍管理監督,加強黨委政法委執法監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人大監督與紀檢監察監督有機貫通,推進司法機關公正廉潔執法。
該市還將誠信建設情況納入律師行業年度考核指標,并為全市36家律師事務所、376名專兼職律師、8家公證處、29名公證員、2家司法鑒定機構、31名司法鑒定人和巴彥淖爾仲裁委106名仲裁員建立誠信檔案,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能力和水平,強化法律服務行業誠信建設。
與此同時,嚴格落實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選拔任用、履職保障機制,聘任人民陪審員734名,一審普通程序陪審率達90%。聘任人民監督員40名,參與監督檢察辦案活動72件。在全區率先聘任人民法院特邀督察員31名,參與法院審務督查、司法巡查、重點案件審理等工作。
“我們將始終秉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原則,筑牢司法公信基石,為人民群眾提供一個抱誠守真、言而有信的良好司法環境,引導全社會守信踐諾,讓誠信成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金字招牌’。”李延鑫表示。(內蒙古日報記者:薛來 巴彥淖爾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希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