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要順利實現這個歷史性轉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關鍵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黨建引領。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為新時代新征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實踐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要順利實現這個歷史性轉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關鍵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黨建引領。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為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實踐路徑。黨中央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我市堅持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鄉村振興,深入實施“黨建+鄉村振興行動”,聚焦強農惠農“九大工程”目標任務,以服務保障“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為抓手,進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索,以更高的標準、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凝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黨建引領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基礎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增強各級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著力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切實把黨中央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部署,變成全體黨員干部和群眾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際行動。
黨的領導是事業蓬勃興旺的制勝法寶,組織建設是我們黨的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建設好黨組織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我市創新推行市縣鄉村組“五級聯動”黨建載體,即市直部門“公開述職”、旗縣區“現場比評”、蘇木鄉鎮“擂臺比武”、嘎查村“比武爭星”、村民小組“網格治理”,全力打造“河套先鋒·星耀北疆”黨建品牌,細化7個領域基層黨建具體任務,不斷夯實基層基礎,激發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
要注重基層黨組織黨員隊伍建設,提高黨員的素質和能力,注重培養和選拔優秀黨員參與鄉村振興工作。我市創新實施“大學生集聚計劃”,今年招募396名大學畢業生回村任職,實現60%的嘎查村新進一名大學生。實踐證明,只有通過不斷提高黨員的素質和能力,才能夠更好地履行黨員的職責,為鄉村振興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要建立健全村級組織,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提高鄉村治理水平。烏拉特后旗聚力建強鄉村全面振興骨干力量。持續推進“頭雁”工程,構建“選優、育強、管好、用活”全鏈條機制。實施鄉村全面振興“大學生集聚”計劃,4月底完成了2024年度大學生到嘎查村任職招募工作,50個嘎查村實現新招募大學生全覆蓋,嘎查村“兩委”干部隊伍進一步優化。因此,只有不斷建立健全村級組織,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才能夠提高鄉村治理水平,推動鄉村振興事業的順利進行,實現農村全面發展和鄉村振興的目標。
黨建引領是產業發展的組織保障
黨建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還體現在產業發展方面。黨組織要加強對農村經濟的引導和支持,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促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民增收。
要加強對農村產業的引導和支持。產業發展有勢頭,農民致富才有奔頭。從2021年開始,我市嘎查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破題上路,市委主要領導“掛帥領題”,強化頂層設計,農牧、鄉村振興等14個市直行業部門黨組織下沉一線、靠前指導,各旗縣區實行差異化領題、組團式破題,1個旗縣區黨委書記、10個蘇木鄉鎮黨委書記主動“揭榜領題”,形成上下一體推進合力。目前,我市7個旗縣區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工作實現破冰破土,合作社數量增至72個,6275戶農牧民主動通過土地、草牧場、房屋等形式入社入股,合作社規模持續穩步有序擴大。
要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黨組織要引導農民轉變觀念,積極發展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旅游業等新興產業,提高農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動農業向現代化、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轉變。烏拉特后旗確立旗委領航、蘇木鎮黨委領項、嘎查村黨支部領辦的新型農牧企利益聯結機制發展思路,打造現代觀光采摘農業、農文旅休閑農業、牛羊駝綠色養殖產業等特色發展示范帶。各蘇木鎮黨委立足鎮情、村情,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策”原則,制定域內嘎查村集體經濟發展規劃,整合各類涉農涉牧、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全力推動嘎查村集體經濟項目落地生根,培育東升村“咯咯蛋”品牌和戈壁紅駝支部領辦合作社品牌,將特色優勢品牌做成拳頭產品。臨河區持續堅持黨建引領,以“紅色黨建”帶動“綠色發展”,將特色林果產業作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借力推進林果產業發展,以“文化+旅游+特色林果種植”新模式促進農文旅融合,讓“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全市652個嘎查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上嘎查村達143個,50萬元以上嘎查村達23個,100萬元以上嘎查村24個,200萬元以上嘎查村8個。嘎查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向心力明顯增強。
要加強農村金融服務,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資金保障。農村金融服務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黨組織要積極引導完善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提高農民的金融素質,為農業生產和農村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我市高效驅動金融引擎,以高質量金融服務賦能鄉村振興。2024年,人民銀行巴彥淖爾市分行指導金融機構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升金融供給質效,扎實推動涉農金融產品、服務渠道、業務流程數字化升級,突出重點產業鏈融資保障、突出高標準農田建設信貸保障、突出涉農數據要素保障,使金融活水惠及重點領域。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和科創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分別為77.4億元、5.78億元,增速分別達到48.01%、4.67%;全市金融機構共向14條產業鏈上的2148家企業授信274.43億元,貸款余額135.55億元;累計向4176戶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發放貸款20.61億元,貸款余額35.24億元,同比增長9%。
黨建引領是實現鄉村治理的基本前提
黨建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還體現在鄉村治理方面。強化黨建引領,要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加快構建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創新鄉村治理方式,提高鄉村善治水平。
要實現鄉村善治,必須多管齊下,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臨河區將持續深化“一村八化”鄉村治理模式(每個行政村實行議事民主化、主體多元化、規定標準化、責任網格化、服務訂單化、誠信契約化、手段智慧化、評定星級化),努力建成“五強”(政治功能強、隊伍建設強、組織生活強、作用發揮強、群眾工作強)黨支部、“無訪”行政村,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推進農村移風易俗,依托積分制、紅黑榜、村規民約、誠信榜樣戶評選表彰等機制,大力整治奢侈浪費、厚葬薄養、酗酒賭博、盲目攀比、高價彩禮等不良風氣,營造健康向上的文明鄉風、淳樸民風。
要充分發揮村民委員會自治組織作用,健全農村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等各項制度,做到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真正讓村民當家作主。臨河區創新“三圈兩制1+5+N”矛盾多元化解機制,踐行以黨建為統領,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發展的“一統三治”鄉村社會治理新體系,提檔升級本土“五人小組”工作法,讓自治“活”起來;實施“雪亮工程”,落實法律顧問進鄉鎮,法治副書記進鄉村,數治并行,讓法治“強”起來;挖掘“好人故事”,傳承“好人聲音”,晾曬“四德”好人形象,讓德治“嚴”起來,全力促使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創造安全、穩定、和諧的生態環境。
總之,農村要發展,黨建是關鍵。我們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農村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在農村的政治領導力、組織覆蓋力、群眾凝聚力和社會號召力,打造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從而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作者單位為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