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
近年來,杭錦后旗聚焦“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鎮”目標,組建“陜壩大媽”幫幫團,推行“服務有積分、積分有獎勵”制度,廣泛參與文明勸導、矛盾糾紛調解等工作,調動激發基層社會治理活力,有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凝聚共治共享力量 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杭錦后旗陜壩鎮有13個社區131名社區工作者,管理服務11.47萬人口,其中最大的社區有9141戶19971人,平均每名社區干部服務著389戶876人,轄區人口密集、管理服務難等問題對當地基層治理形成很大壓力。
近年來,杭錦后旗在基層建設中因地制宜、積極探索,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為目標,深入挖掘“七彩虹”“瓜蔓蔓”“手牽手”等志愿服務資源,積極組織熱心居民、離退休黨員干部、退休教師等力量,在陜壩鎮組建成“陜壩大媽”幫幫團,廣泛參與文明勸導、糾紛調解等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有效激發了基層社會治理活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真正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鎮”的目標,聚焦打造特色鮮明的基層社會治理品牌。
強化黨支部引領,織密基層網格。陜壩鎮制定出臺《關于開展社區居民信息摸排和選聘小區網格員(樓棟長、單元長)的實施意見》,將全鎮劃分為13個社區一級“大網格”,246個小區、平房區一級“小網格”,在“大網格”建立社區服務站,“小網格”設立“陜壩大媽”驛站。社區黨總支選任一批愛家鄉、愛陜壩、愛社區、熱心腸、有責任心的“陜壩大媽”(網格員),通過定人、定崗、定數量、定職責、定措施,組建“陜壩大媽”幫幫團專職網格員隊伍,以“大網格+小網格”模式,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讓“陜壩大媽”成為社區的“眼睛”和“手腳”,激活社區管理與服務的“末梢神經”,努力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陜壩大媽”也成為社區叫得響的服務品牌。
明確服務內容,助力基層治理。充分發揮社區大媽熟悉社區,能夠及時了解、收集群眾需求和困難的優勢,以離退休黨員干部為骨干選任271名“陜壩大媽”,組建成“陜壩大媽”幫幫團。通過加大投入、規范管理,實現了有旗幟、有方案、有制度、有logo、有服裝、有職責的“六有”“陜壩大媽”志愿服務隊伍,以社區黨總支為中心,聚焦重點工作,在政策宣講、信息傳遞、民生服務等方面履職盡責,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全域”的網格化管理服務工作格局。每季度組織召開“陜壩大媽”亮“點子”經驗交流座談會,加強相互交流和學習借鑒,探索解決網格化治理中的疑難問題,積極發揮優秀“陜壩大媽”模范帶頭作用,不斷提高志愿服務整體工作水平。
創新志愿服務模式
“小品牌”寫好基層治理“大文章”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各項工作千頭萬緒,群眾需求各不相同。如何更好地滿足群眾日常生活需求?杭錦后旗用足用好“陜壩大媽”幫幫團“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持續暢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積分兌換
豐富載體活動,推動服務見效。開展“三個一”活動,即民情一日一巡查一記錄,信息一周一交流一采集,重要事項一月一小結一辦理。通過日常對所負責的網格“人、情、地、事、物、組織”等基本情況進行走訪、了解、登記、核對,全方位掌握居民小區、特殊人群等基礎信息,及時反映和協調居民各方面訴求。開展巡察“四必看”活動,看有無閑散和陌生人員流動,有無婚喪嫁娶及住戶遷入遷出情況、有無環境衛生臟亂差現象、有無突發事件及其他異常情況,對發現的簡易問題和現場能解決的糾紛當場處理、及時解決,對不能解決的糾紛和問題,做好當事人情緒疏導和人員穩控工作,并及時上報鄉鎮和相關部門及時解決,將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開展走訪居民“五必問”活動,圍繞居民是否有煩心事、社區重點人員思想狀況、對小區管理的建議、是否需要社區提供幫助和對社區服務是否滿意等問題進行跟蹤盯辦,切實提升基層精準化精細化水平。
創新激勵機制,調動服務活力。創建“陜壩大媽積分兌換超市”,推行“服務有積分、積分有獎勵”制度:“陜壩大媽”開展志愿服務后,通過申請積分、專員認定、登記積分、匯總公示等工作流程獲得相應積分,憑積分到指定超市兌換生活用品。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和激勵廣大“陜壩大媽”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身于基層社會治理等各項工作中,形成了“小切口”解決老問題、“小創新”引領新風尚、“小積分”撬動“大治理”的社區網格化治理新格局。
截至2023年末,“陜壩大媽”共參與調解鄰里糾紛900多件(次),摸排、登記各類重點人員5824人,更新人員信息2000余戶,參與社區戒毒、社區矯正和精神病人思想疏導及回訪工作380人次。此外,“陜壩大媽”還協助有關部門和社區,開展5年內涉家庭、婚戀、鄰里、經濟、土地糾紛等各類警情及法院受理離婚訴訟案件“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專項行動,對排查出的402件婚姻情感問題全部落實到村和社區及時處理管控。如今,“陜壩大媽”已經成為鄰里關系的“調解員”、服務民生的“勤務員”、反映民情的“情報員”,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有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