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的89歲漢族老人高廷式家中,突然來了幾位寧夏吳忠市的特殊客人。他們帶著回族的特色禮品,一進門便上前緊緊握住高廷式老人的手:“高叔,終于見到您了!我是馬建忠!您還記得我們嗎?”
高廷式老人看著眼前既陌生又熟悉的馬建忠夫婦,思緒回到了二十多年前,兩家人朝夕相處的一幕幕畫面浮現在眼前……
1999年,回族小伙馬建忠帶著全家6口人,從寧夏吳忠市來到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謀生。當時他們舉目無親,租下了高廷式的兩間門面房,準備開糧油店,店鋪有了,一家人的住處卻成了問題。高廷式看出馬建忠的難處,主動問詢說:“你們如果不嫌棄的話,就住在我們院里的這間小屋吧。”馬建忠急忙問:“每月多少錢?”高廷式和藹地說:“你們帶著4個孩子出門在外不容易,房租就不收了?!备咄⑹降呐脑捳Z把馬建忠夫婦感動得眼圈發紅,連聲致謝。從此,馬建忠一家就住進了高廷式院里的小屋,并開始做起了糧油生意。
剛開店時,馬建忠的糧油店生意不好,一家人生活比較艱難,高廷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便動員兒女們主動幫忙。他們想辦法宣傳、聯系客源,再加上夫婦二人的誠信經營,慢慢的糧油店生意越來越好。當時,馬建忠的幾個孩子還小,生意忙時無暇照顧,高廷式老兩口就幫馬建忠照看孩子,兩位老人對待馬建忠的孩子愛護有加。小院里天天歡聲笑語,一聲聲“高爺爺”“高奶奶”,讓兩家人的心靠得越來越近,漢族和回族兩個不同民族的家庭相處得越來越融洽,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轉眼間,馬建忠的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因戶口都在寧夏,他們又犯了愁。高廷式老人的女兒高艷波了解情況后,想盡辦法給孩子聯系學校,讓孩子順利上了學?!拔覀兗彝ゾ陀袧h族、蒙古族、回族三個不同民族,父親從小便教育我們,不管哪個民族都要互相團結,互相尊重每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备咂G波對記者說。
有一年冬天夜里,馬建忠的小女兒不慎煤煙中毒,看著昏厥不醒的孩子,馬建忠夫婦只好求助已經休息的高廷式。老兩口聞訊后,穿上衣服抱起孩子便往醫院趕,由于送醫治療及時,孩子很快脫離了危險。如今,這個小女孩已經長成25歲的大姑娘,從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畢業后成為一名人民教師。
年復一年,兩家和睦相處,情義越來越深。馬建忠一家在巴彥浩特生活并經營糧油店8年,隨著孩子們漸漸長大,日子也好了起來。2008年,馬建忠一家搬離了巴彥浩特鎮,回到家鄉發展。
如今16年過去了,租住高廷式老人房屋經營生活的那段溫馨時光,讓馬建忠一家難以忘懷。他們一直掛念著高廷式老人,總想回來看看老人和曾經居住過的小屋。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巴彥浩特鎮的建設也日新月異,馬建忠幾次到巴彥浩特鎮,都沒有找到高廷式老人。不久前,馬建忠的兩個女兒想起高爺爺退休后經常在公園里晨練,于是便從寧夏吳忠市趕過來,一大早就在公園里尋找高爺爺的身影。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們終于在公園找到了高爺爺:“高爺爺,我們是馬建忠的女兒,來看您了,您還好嗎?”高廷式老人驚訝地看了半天,才認出姐妹倆?!澳銈冞€記得我?”老人欣喜萬分,牽著姐妹倆的手就往家里走。
前不久,馬建忠夫婦懷著感恩的心,領著小女兒馬嘉鈺,驅車從寧夏吳忠市專程來看望高廷式老人。兩家人圍坐在一起回憶著過去,總有說不完的話。馬建忠看到89歲高齡的高廷式老人身體依然健康,內心分外激動?!拔覀円患胰私K于了卻了多年來的一個心愿。但遺憾的是高奶奶于3年前離世了。我們來晚了,沒能見到高奶奶最后一面……”馬建忠眼含熱淚握著高廷式老人的手久久不愿松開。
自馬建忠和高廷式兩個家庭再次相聚后,如今,這兩個民族的兩個家庭雖居住兩地相隔百余公里,但他們的心卻緊緊連在一起,始終惦記著彼此,他們經常在電話中相互問候。“高叔待我們就像一家人,這種跨越賀蘭山的親情,我們要一代代相親相愛的傳承下去?!瘪R建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