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烏拉特海關正式上線“智能卡口”,甘其毛都口岸通關步入“讀秒時代”;今年6月18日,隨著甘其毛都口岸智能通關及集裝箱監管場所投用,AGV自動導引車跨境運輸專用通道全線貫通,系全國首條;從2018年5月我市首列臨河至伊朗德黑蘭中歐班列發車,到2022年1月12日烏拉特后旗至莫斯科中歐班列發車,我市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進一步密切;我市5個公共海外倉被自治區商務廳認定為公共海外倉培育對象,全區占比達71.4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深化對外開放合作,深度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打造對外開放強勁引擎,抓改革、促開放,在推動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提質升級上取得新成效。
貨運車輛有序通過甘其毛都口岸
提升通關效能 對外貿易快速發展
在甘其毛都口岸礦能專用通道外,一輛輛懸掛蒙古國號牌、滿載煤炭的重型貨車排隊進入通道卡口,而通關現場卻沒有監管人員值守。2018年11月,烏拉特海關正式上線“智能卡口”,車輛通關時長僅需幾十秒。而這之前,這個周期通常為5至6天。“智能卡口”的上線,徹底改變了海關監管作業模式,甘其毛都口岸通關步入“讀秒時代”,同時實現口岸貨物信息“進系統、留痕跡、可追溯”,徹底遏制了漏報、錯報、丟單等監管風險。
2022年7月,甘其毛都口岸在全國范圍內首創AGV自動導引車跨境運輸貨物物流模式,全程不用人為干預,通關無感,過卡時長不超30秒。今年上半年,甘其毛都口岸入境AGV自動導引車26306輛次,運輸進口貨物173.17萬噸,分別同比增長27.6%、28.5%,進口貨運量約占口岸同期總貨運量的8%。今年6月18日,甘其毛都口岸智能通關及集裝箱監管場所投用,標志著我國首條AGV自動導引車跨境運輸專用通道全線貫通。
甘其毛都口岸北面與蒙古國南戈壁省毗鄰,是我國一類陸路口岸、重要能源進口通道,也是內蒙古通關量和貿易額最大的公路口岸。口岸功能和通關效能是高質量建設向北開放橋頭堡的“筋骨”。近年來,甘其毛都口岸加快推動向北開放,以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為支撐,以創新跨境運輸模式為抓手,持續加強與聯檢部門的協作,深入推行貿易便利化措施,率先在全國現役邊檢機關中推出智能驗訖章柜系統,實現驗訖章出柜入柜計算機記錄;率先推出運煤車輛GPS定位系統,實現對所有通行口岸運煤車輛全程監控,口岸貿易便利化、高效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
近日,甘其毛都大橋預制箱梁架設任務完成,為甘其毛都大橋全線通車奠定基礎。甘其毛都大橋全長702.242米,項目總投資1.13億元,于2023年7月開工,計劃今年10月底正式通車。截至目前,項目累計完成投資約8110萬元,完成總投資的71.26%;路基工程、橋梁下部結構全部完成,橋梁上部結構完成建設任務的78.3%。
今年以來,甘其毛都口岸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和擴能升級項目改造力度,進一步提升跨境運力和貨物吞吐效率。烏拉特海關營造智慧化監管場景,高效應用大型集裝箱機檢查驗等自動化設備,實現遠程監管、快通秒放,助力外貿熱力值飆升。甘其毛都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深化移民管理“放管服”改革,推出在線通辦極簡審批服務,研發“透射+背散+線陣+智能復驗”等一系列新銳裝備,用智能化檢查釋放通關動能。
通關能力提升,推動外貿升級。2023年,甘其毛都口岸累計完成進出口貨運量3785.67萬噸,同比上漲98.54%。今年上半年,甘其毛都口岸累計完成進出口貨運量2096.68萬噸,同比增長29.51%,繼續領跑全區各口岸。
開拓海外市場 外貿進出口質升量穩
2018年5月,臨河至伊朗德黑蘭中歐班列開通,實現了我市與中亞地區的陸路直通和貨物的雙向流通。2019年12月,巴彥淖爾市保稅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關運營,我市實現了由邊境口岸開放到內陸全域開放的歷史性轉變,為全市乃至全區外向型經濟高質量發展再添新的強大動力。2022年1月首發的烏拉特后旗至莫斯科中歐班列既連通了莫斯科、葉卡捷琳堡等地小麥、牛肉等農畜產品供應鏈,又加速了我市葵花子、脫水菜等農產品集散出口力度,同時也有效組織了鋅精礦、銅精礦、油葵籽仁等貨物進港。
高水平開放是立足新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我市緊緊抓住國家“一帶一路”貿易暢通的發展機遇,積極推進全方位對外開放,高質量“走出去”,高水平“引進來”,不斷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形成了邊境有口岸、內陸有保稅物流中心(B型)、對外有班列,北開南拓、東聯西進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同時,鞏固和拓展傳統優勢產品在中東、西亞、歐美國家市場份額,連續多年組織我市企業走出去參加阿聯酋迪拜食品展、伊朗食品展、法國國際食品展、德國科隆食品展等國際知名展會,通過展會簽回經貿訂單。立足外向型產業優勢,把海外倉建設作為創新國際營銷網絡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鼓勵引導5家企業先后在土耳其、印尼、俄羅斯和柬埔寨布局設立總面積超過4萬平方米的境外展示展銷中心和分撥倉庫。2023年以來,服務企業總數達110家,新增進出口訂單350單,累計完成交易額1.5億元,初步形成輻射中東和東盟的營銷網絡,5個公共海外倉被自治區商務廳認定為公共海外倉培育對象,全區占比達71.43%。
“園區煥新”攻堅 進口資源就地轉化
2023年,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18.57億元,其中15家規上企業完成產值104.39億元,工業總銷售收入完成148.5億元。
為提升進口資源落地加工轉化能力,推動“經濟通道”向“通道經濟”轉變、“過路經濟”向“落地經濟”轉型,今年以來,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園區積極開展“園區煥新”攻堅行動,吸引重大項目落地。
內蒙古鷹虎煤泥綜合利用項目是今年入駐甘其毛都加工園區的產業化項目之一,總投資1.5億元,計劃新建一條完整的環保煤泥烘干生產線。投產后,企業將實現園區煤炭洗選下腳料煤泥就地加工轉化,生產出熱值性能較為穩定的電煤,年產值可達1000萬元。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對園區基礎設施的全面升級、環境面貌的全面優化、產業體系的全面重塑,可以吸引更多企業入駐,推動園區成為更加適應市場競爭和產業升級的現代化產業分工協作生產區。”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園區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道,下一步,園區將圍繞創建國家重要新能源新材料示范基地,進一步拓寬發展空間,完善配套服務,強化要素保障,牢牢把握能源經濟、口岸經濟和樞紐經濟“三個重點”,加快打造“九大產業鏈”和“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我們推動園區在建的烏拉特中旗國能、烏拉特后旗黑貓等煤化工項目和臨河西部銅材等銅冶煉技改升級項目加快建設落地,大力發展現代煤基新材料和銅材深加工產業,在有效解決口岸資源‘酒肉穿腸過’問題的同時推動泛口岸經濟高質量發展。”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說。
開放無止境,發展無窮期。新征程上,我市將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創建甘其毛都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持續擴大外貿規模,鞏固壯大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持續書寫黃河“幾字彎”上開放發展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