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格外清爽,湛藍的天空,飄逸瀟灑的白云在天空中慢慢移動著。我隨采風組來到黃河三盛公水利風景區。在離入口處不遠的地方,一株槐樹旁豎立著一尊兩米多高的長形大石,上面醒目地鐫刻著“天下黃河第一閘”七個紅色大字。
進入景區,看到的是河岸上一株株柳樹相擁,柳絲交垂,柳絮飛揚,一排排挺拔偉岸的白楊樹直沖云霄,槐樹、榆樹枝繁葉茂,芳草將地面鋪綠。景區大道上,用樞紐工程廢棄的金屬部件經藝術家奇思妙想組裝完成的栩栩如生的各種機器人和動物造型,形狀各異,創意非凡,倍感新奇。
隨后,我們又來到周圍環繞著郁郁蔥蔥的綠樹和芍藥花開放的號稱“天下第一古箏”旁。古箏是中國文化的標志性符號,具有古老的歷史淵源。景區古箏面板呈現淡黃色,在明亮的陽光下顯得格外大方和耀眼,箏頭上書有“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兩行行草,箏身刻有“天籟之音”四個古樸的大字。
在古箏的不遠處,挺立著一大塊長形大石,上面刻有“和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與古箏相依相伴,寓意深刻。“和”的意思是自然社會不同事物的矛盾統一,其中所稱“樂”和,在先秦時代,詩、樂、舞三者合一,常以“樂”表示藝術總稱,故而其論“和樂”。《莊子·天道》篇稱:“與人和者,謂之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天和,人和,即是順應自然。我想這就是藝術家將箏和這塊大石上雕刻的“和”放在一起的寓意構思所在。接著,我們一行來到了水中搭建的鐵鏈橋和長長的仿佛直入云端的彩色通天滑梯前。這里是挑戰自我勇氣和信心的游樂場所,也是讓人心情愉悅的地方。
臨近中午,人們依依不舍地離開景區,我獨自一人又站在大橋上拍攝了好多滔滔黃河水流的照片,然后才匆匆趕往回家的路,腳步里注滿了留戀。短短的半天采風行程結束了,讓我感觸頗深。萬里黃河萬里情,總有收不回的目光,看不夠的黃河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