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烏拉特后旗把推動荒漠化草原保護和修復作為防沙治沙和筑牢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抓手,在遵循草原自然生態規律的基礎上,堅持保護優先、綜合治理、分區施策,采取圍欄封育、圍封禁牧、草蓄平衡、人工種草、補播施肥、種植鄉土灌木等措施,開展荒漠化草原生態綜合治理和系統修復。
在獲各琦蘇木前達門嘎查一處沙坡上,密密麻麻、相連成片的草方格里,一株株梭梭幼苗隨風搖曳,梭梭樹、白刺、檸條等本土灌木牢牢鎖住地面沙土。“這是陰山北麓2023年度生態綜合治理工程的項目區之一,一期工程已在獲各琦蘇木實施人工造林1.15萬畝,圍欄封育2.45萬米,飛播種草50.68萬畝。目前正在推進二期工程。”正在查看梭梭長勢的獲各琦蘇木黨委副書記、蘇木長王偉介紹。
草原生態逐年向好
在荒漠化草原保護和修復中,獲各琦蘇木通過政策扶持、先建后補、以工代賑等方式,引導牧民種植梭梭嫁接肉蓯蓉和鎖陽等,發展沙產業。“肉蓯蓉是一年采挖兩茬,春季一茬秋季一茬,現在的市場價是干蓯蓉每公斤120元左右,今年我們預計總共采挖3噸左右,收入4萬元~5萬元。”前達門嘎查牧民祁成堂告訴筆者。據悉,截至目前,獲各琦蘇木已有70多戶牧民加入到科學利用草原資源的行列中,完成梭梭接種肉蓯蓉、白刺接種鎖陽約3萬畝。“我們將繼續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牧戶以草定畜、定牧積極性,讓草原保護修復理念深入人心,推動實現減畜增綠增收的良性循環。”獲各琦蘇木黨委書記吉仁朱日嘎說道。
在鼓勵和引導牧民科學利用草原資源,發展各類特色產業,確保超載牲畜“減得下”、牧民收入“漲得了”、草原生態“變得好”的基礎上,烏拉特后旗因地制宜修訂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方案,堅決做到 “禁牧區圍封不放牧、平衡區管理不過牧”,確保保護草原的政策嚴格落實。
“將認真落實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要求,積極申報草原生態修復治理補助項目,對天然草原進行補播改良,牢牢守好生態紅線和綠色底線,探索發展多元化生態產業讓綠的底色更厚、金的成色更足。”烏拉特后旗林業和草原局局長陳玉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