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早晨,走進阿拉善孿井灘學校,朗朗的讀書聲溢滿校園。在七年級二班的教室里,學生們正在學習寓言故事,老師石紅雁和學生們一起分析情節、品味文字,將課本中的中外寓言故事延伸展開,身臨其境地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課堂氛圍十分活躍。
據了解,阿拉善孿井灘學校七年級二班是各民族學生混合編班的班級,學校和老師根據學生們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在提高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的同時增進了各民族學生交往交流交融。
“我們講課時設置了活動、情境等環節,推動從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主體’、從單一的‘知識傳授’轉變為注重學生‘知信行’融合,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石紅雁告訴記者。
“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我的閱讀能力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水平都逐步提升了,語文成績也在持續提高。”七年級二班學生阿拉騰谷勒姆特說。
自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以來,孿井灘生態移民示范區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將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融入教研、日常教學全過程,確保學生掌握和使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為了讓學生學業跟得上、課程銜接好,阿拉善孿井灘學校不斷強化師資保障,持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累計引進教育緊缺人才40人,骨干教師比例達44.8%;建立健全青年教師成長激勵機制,每學期組織開展學校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崗位大練兵等活動;積極組織教師參加三方同步教研、集體備課、聽評課等活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強化跨區域交流合作,與阿拉善左旗兩所學校開展交流輪崗活動,與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簽訂教育幫扶合作框架協議,多方面確保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我們制定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實施方案及教師培訓計劃,按照‘應培盡培、全員培訓’的原則,開展全員全科培訓與教學評估,全面提高原民族語言授課班級教育教學質量,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阿拉善孿井灘學校副校長何芳說。
據了解,近年來,阿拉善孿井灘學校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堅持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將“中華民族一家親”理念逐漸滲透進教育教學中。如今,在校園內隨處可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宣傳欄,以及中華優秀詩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手抄報……校園文化觸手可及、抬頭可見,在日復一日的耳濡目染中,既滿足了學生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學習需求,又幫助學生樹立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與自信心。
“我們將繼續通過落實包聯制度、提高教學水平、強化師資保障、加強政策引導等舉措,保證教育教學質量再提升。”何芳表示。(內蒙古日報記者:劉宏章 實習生:楊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