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河套地區小麥已經全部顆粒歸倉。烏拉特前旗烏拉山鎮沙腦包村立足“早”字,積極引導農民開展麥后復種蔬菜,通過用地與養地相結合,增加土地產出效益,為農戶增收增添保障。
張宏林今年種了10畝小麥,村里引導他們早早收割完小麥后,就全部復種了白菜、芥菜、蘿卜等秋菜。現在,綠油油的菜苗生長旺盛,這幾天全家人出動忙著在地里鋤草,到10月份將迎來再次豐收。“小麥收割后復種白菜,一畝地能產一萬斤左右,按照市場行情每斤能賣3毛錢,收入3000塊錢左右。頭茬小麥畝產1000斤左右,每斤1.7元,收入1600多元,小麥和白菜兩項收入加起來4000多元。”張宏林說。
一直以來,沙腦包村人均土地少,一茬小麥種植效益低。該村充分挖掘土地資源潛力,依托近郊優勢,大力推廣麥后多元化復種模式,綠色化的蔬菜管理方式,不僅可增加土地附加值,讓“閑田”變“富田”,實現一地兩用、一年兩茬,前茬穩糧、后茬增效,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小麥總體綜合效益。同時,廢棄的蔬菜葉還可進行綠肥還田,通過用地與養地相結合,實現農田效益最大化。
“沙腦包村每年大約種五六百畝小麥,今年長勢喜人,每畝產千數來斤。麥后復種大白菜、心里美、油葵、芥菜、芋頭等,增加收入。我們的蔬菜以農家肥為主,打農藥少、上化肥少、不鋪薄膜,綠色化的種植,深受消費者喜歡。今年,我們還從臺灣引進了小甘藍進行試種,成功的話大力推廣。”沙腦包村黨支部書記孫乃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