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稅務局這么多年對我的培養(yǎng),更感謝市局黨委的關心、支持和幫助,讓我能夠時隔60多年尋根成功,也了卻了我的一個心愿!作為‘國家的孩子’我將繼續(xù)扎根草原,把我們的故事講給更多的后輩們聽,讓‘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民族團結佳話世代相傳!” 近日,“國家的孩子”烏拉特中旗稅務局退休干部張健將一面寫有“錯失一甲子,助力共團圓;用情暖人心,用心換真心。”的錦旗送到了市稅務局,感謝市稅務局黨委助其時隔60多年尋親成功。
上世紀60年代初,江浙滬等地的孤兒院面臨糧食不足的威脅,大批孤兒的溫飽問題迫在眉睫。內蒙古自治區(qū)黨委和政府主動請纓,將3000多名孤兒從江浙滬接到塞外草原,這些來到內蒙古的孩子被親切地稱為“國家的孩子”。張健就是其中之一。60多年來,草原母親用寬廣的胸懷書寫著民族團結的人間大愛,張健也用他的實際行動書寫著對草原母親、對稅收事業(yè)的反哺,深深地感染、鼓舞著身邊的稅務人。
為了表達“國家的孩子”對黨、對草原、對父母的深深感恩之情,在市稅務局的支持和幫助下,退休后張健集中力量創(chuàng)建“國家的孩子”五老工作站,并成立志愿尋親組織,先后尋找到15名生活在烏拉特草原的“國家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大多已年過花甲,尋找“生命源頭”的愿望越來越強烈。但聯(lián)系到的15個“國家的孩子”中已有5人帶著未了解自己根在哪里的遺憾去世,為他們找到親人迫在眉睫。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市稅務局立即與市公安局、民委等部門進行溝通協(xié)調,為15名“國家的孩子”及后人進行DNA比對,并與浙江、江蘇等地公安部門取得聯(lián)系。最終張健與住在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建陽鎮(zhèn)瓦瓷村的妹妹楊成芳比對成功,并于7月4日前往江蘇與自己的親人們見了面,認了親,圓了夢。據(jù)悉,截至目前,經過稅務局、公安局、民委共同努力,已經為張健、蘇和巴特爾找到了他們魂牽夢繞的親人。此外,還有3人已經比對成功,正在與親人溝通,盡快為他們圓夢。
今年以來,市稅務局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政治機關建設、堅強堡壘模范支部、北疆模范機關先進單位創(chuàng)建全過程。圍繞張健事跡,開展“印發(fā)一部反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書籍、開展一次認親活動、制作一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片、講好一段故事、參與我在草原有了家展館建設”的“不忘黨恩·五個一”行動,并將其作為2024年黨建重點工作任務“揭榜領題”項目。此次認親圓夢行動就是開展“不忘黨恩·五個一”行動的具體體現(xiàn)之一。
目前,“不忘黨恩·五個一”行動正有序推進。反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書籍——《我在草原有了家》初步編印成冊,其中《續(xù)寫民族間的大愛:尋找融入烏拉特草原的國家孩子》一文,被中央《雷鋒》雜志連續(xù)三月刊載;尋親圓夢活動已取得實質性進展;制作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片,全面呈現(xiàn)了這段歷史和一系列感人事跡,并在多個場合播放,獲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先后到全市各學校、社區(qū)及單位巡回宣講“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故事50場,受教育人數(shù)18000多人次,并在全市“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理論宣講大賽中獲得二等獎;積極與烏拉特中旗人大聯(lián)系配合,在烏拉特中旗稅務局打造升級版“國家的孩子”展館——不忘黨恩工作室,目前正在有條不紊推進中。
下一步,全市稅務系統(tǒng)將始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著力豐富內涵、創(chuàng)新載體、完善機制,打造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金招牌”,持續(xù)講好“三千孤兒入內蒙”這段民族團結佳話,為民族地區(qū)和諧穩(wěn)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