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jié),臨河區(qū)白腦包鎮(zhèn)忠義村550多畝洋蔥迎來了豐收的季節(jié),走進洋蔥種植區(qū)的田間地頭,就能看到一幅幅忙碌的收獲畫面。
在洋蔥地里,100多位村民和外來務工人員正忙著采收洋蔥。他們把一個個碩大、滾圓的洋蔥從土里拔出來,剝凈泥土,剪掉首尾,依次裝進編織袋里。一張張喜悅的笑臉,一個個掛著泥的洋蔥,一輛輛滿載洋蔥的半掛貨車……搶收、裝袋、搬運、裝車,田間一派繁忙的景象。一位承包種植人說:“今年在富強村和忠義村及周邊流轉了1300多畝地種植洋蔥,今年洋蔥的品質不錯,預計平均畝產可達7噸。目前市場上供應的洋蔥以河南、河北、甘肅和山東為主,規(guī)格在8厘米~12厘米的洋蔥大約每噸1000元~1300元,鑒于價格不高,我準備錯峰銷售,先集中庫內存放,按照目前的價格,每畝地也能收入近1000元,后期價格高了利潤更可觀。洋蔥也不愁賣,除了銷往全國各大農貿市場,還能出口到國外。”
采收
河套地區(qū)光照充足,溫差較大,十分有利于洋蔥的生長,種植的洋蔥品質高,備受市場青睞。同時,洋蔥從育苗、覆膜、種植、鋤草、管理、收獲等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工,吸引了周邊大量農戶和外來務工人員前來務工。“我和同村的幾個人從洋蔥栽種到收獲,一直在這里干活兒,收一畝洋蔥700元,每人每天能收入200多元。十來天全部收完,能增加收入近3000元~4000元。這里離家不遠,掙錢的同時還不耽誤照顧家里?!鞭r戶李春曉說。
產業(yè)興旺,是推動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近年來,臨河區(qū)以特色農業(yè)為抓手,著力調整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加快傳統(tǒng)農業(yè)向集約化、高效化的新型農業(yè)轉型升級,不斷做大做強特色種植產業(yè),提高土地綜合產出效益,增加群眾特色種植收入,在帶動農民致富的同時,助力鄉(xiāng)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