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652個嘎查村、149個社區累計清理標識標牌2531塊、整合綜合窗口180個、清理考核檢查事項19個;在城市社區劃分社區網格和專屬網格2892個,在農村牧區劃分農牧區網格4462個,構建起“嘎查村(社區)黨組織—村民小組(居民小區)網格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樓棟長)”三級網格組織體系……今年以來,我市聚焦破解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難題,不斷在精簡事項、充實力量、做優服務上下功夫,著力構建簡約高效、運行順暢的基層治理體系和運行機制,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一村社一策 明確職責清單
近日,臨河區車站街道興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面貌煥然一新。“之前懸掛了各種各樣的牌子,現在五花八門的牌子被摘除,社區服務事項一目了然,群眾辦事更方便了。”興旺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徐榮說。
我市按照“一村社一策”原則,確定村(社區)職責事項清單,明確“哪些事項應該干”“哪些牌子可以掛”“哪些證明能夠出”,進一步厘清責任邊界、明確職責職能,讓基層干部騰出更多時間精力研究工作、解決問題、推動發展。截至目前,全市652個嘎查村、149個社區累計清理標識標牌2531塊、整合綜合窗口180個、清理考核檢查事項19個,7個旗縣區全部建立出具證明事項正(負)面清單,推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卸下擔子、邁實步子,服務質效得到明顯提升。
“手把手”傳幫帶 充實后備力量
“鄉村天地廣闊,大有可為。大學畢業后,我選擇回到家鄉工作,成為一名后備干部。今后,我將用我所學、所能為這片土地增添更多生機與活力。”烏拉特中旗甘其毛都鎮圖古日格嘎查主任助理其日格上崗時這樣說道。
聚焦當前嘎查村“空心化”、基層治理力量薄弱等問題,我市實施“大學生集聚計劃”,通過公開招募,引導優秀年輕力量向農村牧區一線流動,優化嘎查村“兩委”班子年齡、學歷結構,為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提供支撐。目前,全市共有652名大學畢業生到村任職,實現所有嘎查村每村一名大學生的目標,各基層黨組織為其提供食宿、工作、安全等必要生活保障,妥善解決實際困難,為到村任職大學生安心工作創造良好環境。
構建三級網格 辦好民生實事
“當上‘紅色網格員’后,我積極動員網格內的群眾和黨員干部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現在大伙兒參與環境治理的熱情高漲。”在杭錦后旗陜壩鎮,擔任“紅色網格員”一年多的退休職工王風英樂呵呵地說。
實現基層善治,需要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共建體系,凝聚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共建合力。為此,我市持續在提升基層治理效能上下功夫,全面推行網格化治理,在城市社區劃分社區網格和專屬網格2892個,配備專職網格員719人;在農村牧區劃分農牧區網格4462個,配備網格員1.58萬名,構建起“嘎查村(社區)黨組織—村民小組(居民小區)網格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樓棟長)”三級網格組織體系,推動重心下移、服務下沉。推行村民小組“微治理”機制,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劃分農村網格、城市社區網格,配備網格員,明確“四級責任清單”,規范網格長、網格員具體職責。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服務隊、群眾志愿服務隊等力量,依據群眾“微心愿”,廣泛開展民事代辦、志愿服務、鄰里互助等活動,引導群眾講文明樹新風。以網格化治理為基礎,深入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雙報到、雙服務、雙報告”活動,市、旗縣區兩級1028家單位與149個社區簽訂民生項目認領書,2.25萬余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亮身份,累計解決基礎設施改造、人居環境整治等民生實事40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