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一個教師之家,從小我就想,長大后我要當一名教師。
2018年我大學畢業,有幸和媽媽成為同事,而且在一個辦公室。媽媽是一位有著三十多年教齡的教師,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學校可能考慮到這一層關系,讓我擔任一個醫學班的班主任工作。這個班有54名學生,女生占三分之二。想著和我一樣高的學生,我有點擔心。當我把目光投向媽媽的時候,她沒有告訴我該怎么做,而是用她那獨特的方式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內容是說劉邦年輕時游歷天下,投奔到楚國春申君門下拜師學習。春申君是戰國年間四大公子之一,他始終堅信,哪怕是再普通的人,也有非凡的一面。換句話說,人是可以改變的。劉邦起事之初,他的隊伍可謂烏合雜亂。周勃以開小作坊織布賣布為生,樊噲是殺狗的,夏侯嬰是縣衙馬夫,但他們遇到劉邦之后都成了曠世奇才,原因是劉邦會用人,更會激勵人。接著,媽媽對我說:“在職高,要想帶好一個班,送你一句話,做一個有溫度的老師。”
我開始利用業余時間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家庭背景、學業情況、成長經歷。幾周下來,我和他們沒有了距離感。班級各項工作,我都讓大家一起分擔,并給他們極大的信任。每周一的班會課上,我尊重大家的意見,并采納一些好的建議,先民主再集中,學生都親切地喊我“媛姐”。
班上有八個單親和離異家庭的孩子,他們自卑,桀驁不馴,常常自己不學習,還惹是生非。我找他們談過話后,發現他們都很善良,情商很高。我和班委商量后,給他們安排了一些比較有挑戰性的任務,比如讓其中一位同學統計全班同學的生日,而后由他安排,在某位同學生日時,全班同學為他(她)唱生日歌,并送上祝福語。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讓這幾位同學深受感動,他們找到了存在感,主動承擔起為班級搬水、關窗鎖門等工作。
班里有一位女生,家境不太好,父母離異又各自成家,她從小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記得有一年冬天,我在班里上早自習,這個女生可能要找前桌問問題,結果一彎腰,校服褲子里面的紅色秋褲的褲腰露了出來,幾個破洞展現在我們眼前。我趕緊讓她坐下,好好背誦。回到家里,我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媽媽。我說我想為她做點什么,媽媽說你想怎么做就去做。于是,我上街為她買了一身新的秋衣秋褲,回家以后又將自己小了的衣服收拾了一包帶到學校。考慮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尊心比較強,我沒有把這些東西帶到班里,而是放到門房,然后告訴她周六中午放學的時候記得去取。回家后,她給我發了條消息:“劉老師,謝謝你,奶奶說我能遇到你,真幸運!”我給媽媽看了這條信息,媽媽和我相視一笑。那一刻,很溫暖!那一刻讓我再次讀懂原來教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把學生放在心上,給她們的心靈多些滋養。
在我的課堂上,我只負責導,演的任務交給學生。從預習到討論、展示、分享,大家吵而不亂,歸納總結,一應完成。同學們在樂中學,我也在學中成長。期末考試,我們收獲了滿意的成績。
快樂的時光總是很短,但在這短暫的任職期間,我體會到了媽媽說的那句話“做一個有溫度的老師,師澤如海,微以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