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烏拉特前旗搶抓鮮食玉米生產黃金期,在精深加工上持續加碼發力,走出了一條“產加銷”一體化帶動村民增收的新路子,讓鮮食玉米“領鮮”農村經濟新發展。
走進內蒙古田里有米農牧業有限責任公司甜糯玉米加工車間,色澤鮮亮、顆粒飽滿的玉米“搭乘”流水線,經過挑選、剝皮、切穗、清洗、包裝等程序后完美蛻變,成為一棒棒待售的鮮食玉米。
2023年4月,內蒙古田里有米農牧業有限責任公司落地先鋒鎮蘇木圖村,實施糯玉米精深加工項目。生產過程中,企業遵循“一小時鎖鮮”的高標準,按照質量分揀、高溫滅菌蒸煮、真空包裝、成品打包的現代食品加工流程,將玉米加工成香甜軟糯、開袋即食的真空包裝鮮食玉米。公司投資1500余萬元建成占地52畝的糯玉米初加工基地,建成了3500平方米的生產包裝車間,配套了年加工糯玉米1000萬棒的生產線和2700平方米的保鮮冷庫。“今年7月底我們公司建成了第二條生產線和1500平方米的冷庫,擴大規模之后崗位也增多了,在效益提高的同時帶動了周邊更多的村民增收,讓他們在家門口有份工作。”內蒙古田里有米農牧業有限責任公司甜糯玉米加工廠廠長尹望偉說。
糯玉米裝箱
據了解,企業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鮮食玉米產業,形成了“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產業鏈。今年種植了2000多畝的糯玉米,90%訂單種植,與當地農戶簽訂合同分階段種植收割,畝均產出糯玉米4000棒,企業按0.65元/棒回收,農戶畝均收入2600元,比種植大田玉米畝均增收500元。今年,企業擴大規模后,每日可生產20萬棒鮮食玉米,用工高峰期雇傭農戶150多人,人均增收2萬元,不僅解決了當地就業問題,還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近年來,烏拉特前旗以市場為導向,不斷優化農村產業布局,適時調整種植結構,堅持農產品發展生態化、優質化、特色化、產業化,引導農業種植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積極鼓勵種植戶種植糯玉米等經濟作物,降低農產品市場風險,推進農業向高質量、高效益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