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保障性苗圃基礎保障、社會公益和示范引領作用,提升“三北”地區良種壯苗供應,促進林業產業發展,今年,五原縣加大優質高效、適生種苗資源的培育力度,為生態建設“蓄種待種”奠定堅實基礎。
在五原縣林業管護中心的自治區級保障性苗圃內,除了滿眼的綠色,就是遍地的紫色。正值盛花期的細穗檉柳在風中搖曳,煥發出勃勃生機。西果園作業區負責人郝永和介紹說:“細穗檉柳在當地俗稱紫花紅柳,因其花小而美麗,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而且細穗檉柳是一種抗旱耐鹽堿苗木,具有防風固沙、水土保持的生態價值,幼苗價格低、管護成本小,極大地減少了苗木的培育成本?!?/p>
林以種為本,種以質為先。為了保證細穗檉柳品質,今年初,五原縣林業管護中心利用溫室大棚和營養缽扦插的方式,引種、繁育6萬余株細穗檉柳,用于全縣低質低效林改造。隨著培育成本的不斷下降和苗木成活率的節節攀升,使管理人員看到了細穗檉柳的前景。6月,縣林業管護中心又通過大田栽植細穗檉柳2萬株,為本土樹種的推廣起到了示范和帶動作用。五原縣林業管護中心辦公室主任劉燕表示,五原縣將加大細穗檉柳培育力度,通過采穗條和采種,滿足新時代林草發展的良種多樣化需求,全面提升林草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能力、品種創新和適應能力、種苗生產供應能力,加快實現林草種苗高質量發展。預計2025年培育細穗檉柳30萬株到50萬株。
五原縣作為“三北”工程建設的重要陣地和自治區級保障性苗圃基地,今年投資320萬元在3個種苗基地育苗500畝,共1000萬株以上。為了切實發揮本土樹種種質資源的優勢,五原縣林業管護中心還運用“暗管排鹽”“起壟播種”等16項新技術,因地制宜培育適生樹種26個,為“三北”工程擴綠、興綠提供了適應性更強、保存率更高的種苗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