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巴彥淖爾大地一派欣欣向榮,處處洋溢著奮斗的激情。9月19日,“牢記囑托擔使命 深化改革譜新篇”2024年全市推動高質量發展現場會召開,通過組織各地各部門現場觀看、學習交流、晾曬比拼,在全市形成比學趕超、爭先創優的生動局面,全力推動各地重大項目建設,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新優勢。
當天,與會人員到烏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重點產業園等地,感受高質量發展的脈搏。本版通過圖片形式展示烏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的部分亮點。
今年以來,烏拉特中旗聚焦聚力高質量完成“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兩件大事,聚焦市委“五高五區”目標定位,按照“產業規劃、區域布局、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的旗域經濟總體思路,謀劃確立了以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環境優化“三大攻堅戰”為抓手,以爭政策、爭牌子、爭試點、爭資金“四爭”為實現路徑,以創建國家農牧業現代化示范區、國家重要新能源新材料示范基地、國家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暨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全國縣級文明城市“五大創建”為目標定位的“三四五”整體布局,高位推動、高效落實。
上半年,烏拉特中旗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6.41億元,同比增長5.7%。1—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8%;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6.3%,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8.36億元,同比增長14.6%,增速位居全市第二……烏拉特中旗以貫穿全年的“加速跑”“奮力攀”,在奮斗長卷中寫下了清晰而鮮明的注腳。
海流圖鎮春錦農業食用菌產業融合示范園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總投資6260萬元(其中鄉村振興銜接資金520萬元),占地面積117畝,建設智能溫控大棚100棟和發酵車間,2024年4月開工建設,2024年12月底全面完工。投產后,年產量可達1650噸,智能大棚每棟年產值26萬元,投資回收周期2年。二期計劃投資3億元,5年內完成建設。 項目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合作模式,構建勞務就業、農戶自主發展、企業提供服務、土地流轉資產收益等聯農帶農機制,輻射周邊2000畝土地,有效帶動林下經濟、庭院經濟發展,實現企業發展、村集體經濟和農戶穩定增收“三贏”。同時,項目充分利用玉米秸稈等農業廢棄物,通過微生物發酵技術制成優質培養料,實現資源循環利用。
義堂紅辣椒全產業鏈示范基地項目位于烏拉特中旗德嶺山鎮四義堂村,占地327畝,總投資1.4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投資8000萬元,建設標準化生產車間6棟、冷凍保鮮庫1棟、科研和數字化交易平臺中心1棟、農機展銷中心1棟。二期計劃投資6000萬元,建設標準化廠房6棟、冷凍保鮮庫1棟、倉儲庫房5棟、農畜產品展銷中心1棟。一期、二期工程均于2024年6月開工建設,建設加工區、倉儲區、綜合服務區等功能區,今年10月底全部建成投運。項目建成后,可年產糟辣椒5400噸、泡椒8800噸、剁椒1.12萬噸、辣椒面6000噸、油辣椒面6000噸,將進一步推動德嶺山鎮集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科研、市場、品牌為一體的辣椒產業集群發展。
甘其毛都城南區提質煥新工程總投資1.7億元,圍繞構建有水有綠、有娛有購、有教有學的“六有”區域布局,重點做好四篇文章。一是做好“水”的文章。投資4500萬元,實施中水回用工程,實現日凈化污水800立方米,年節約用水15萬立方米。二是做好“綠”的文章。投資1000萬元,建設占地面積1.45萬平方米的榆樹溝生態公園。三是做好“融”的文章。圍繞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投資1.1億元,打造“絲路紅駝”文化產業園,配套建設房車營地、駝道騎行、生態停車場、星空營地、文創街區、美食街等功能區。四是做好“教”的文章。圍繞打造國防教育研學點,投資500萬元,實施向北開放橋頭堡展廳建設項目,將鐘樓展館打造成展示口岸獨特魅力的平臺載體。 目前,各項改造工程正在緊張實施。工程完工后將有效提升城市品質、完善城市功能、拓展綠色空間、改善人居環境,全面增強口岸對人口、產業的承載力和各類要素資源的集聚力。
二狼山白絨山羊產業園位于烏拉特中旗同和太種畜繁育中心,總投資8000萬元,總建筑面積1.45萬平方米,2022年3月開工建設,2024年1月投產運營。產業園分設產業研發中心、絨山羊冷凍精液庫、羊絨收儲交易中心、絨毛分梳中心四個功能區,構建“良種繁育+產業化”兩大體系,搭建產業研發和產學研合作平臺,形成以品種培優、品質提升、標準化生產、品牌打造和地理標志產品為核心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023年,北平紡織有限公司二狼山牧場被評為“第一批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示范基地”、同和太種畜繁育中心被評為“二狼山白絨山羊種質資源國家級基地”。 產業園建成后,年可生產國際羊絨交易標準的特級羊絨20噸、一級羊絨200噸、二級羊絨300噸、冷凍精液50萬支,帶動基礎母羊存欄規模達到20萬只,周邊牧戶平均增收3.2萬元,打造全程可追溯的“萬只高品質羊絨示范區”。
皖興硅基先進材料產業園位于烏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園區,占地約17.3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15.4億元,圍繞打造硅基材料全產業鏈,構建集孵化、研發、生產、試驗、技術創新與產學研于一體的硅基材料產業示范基地。該項目將砂石資源充分利用,形成資源集約利用的閉環。項目分三期建設,一期投資1.5億元,建成30萬噸石英砂項目,目前已具備生產條件,正在進行設備調試,計劃9月底正式投產運行,實現當年引進、當年建設、當年投產。二期計劃投資8.4億元,建設50萬噸石英砂項目、5萬噸高純石英砂及石英玻璃材料項目,計劃2025年啟動實施。三期計劃投資5.5億元,建設1萬噸球形硅微粉項目、2萬噸石英坩堝項目,計劃2026年啟動實施。 項目全部投產運營后,年產值可實現50億元,年上繳利稅5億元,帶動當地就業1000人以上,將填補全市硅基先進材料產業的空白,對促進新材料產業集群建設、延長上下游產業鏈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甘其毛都口岸步行街升級改造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實施立面改造、視效更新、商業包裝、景觀升級等提標改造工程,全力打造商業繁華、文化濃厚、特色鮮明、環境優美、治理規范的高品質商業步行街。同時,在城區下大力氣處置閑置資產,盤活爛尾樓,引進社會資本1.5億元,成功盤活盛景國際、天峰鑫都、慶華西山大院3處2.9萬平方米閑置資產和蒙正邦威1處4萬平方米爛尾樓,建成錦頤優選連鎖酒店、盛景國際酒店、羅蘭輕居智慧民宿和中蒙國際貿易商業中心。
今年以來,甘其毛都口岸管委會始終堅持把提升通關過貨能力擺在重要位置,大力完善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形成貨物進出“全流程”齊抓共管的高效機制,通關過貨效能不斷釋放,各項事業穩步推進。 下一步,甘其毛都口岸管委會將繼續保持“拼”的精神,拿出“闖”的勁頭,發揚“干”的作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凝心聚力辦好兩件大事、落細“六個工程”,瞄準綠色、智能、高效、安全的現代化口岸建設目標,推動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高水平對外開放。
淖爾中慧物流 AGV 無人駕駛智能通關項目是全球首個陸路口岸 AGV 無人駕駛跨境運輸項目,總投資12.4億元,占地面積66.5萬平方米,包括AGV 交互堆場、出口貨物海關監管場所及集裝箱堆場區。項目于2023年6月開工建設,2024年6月開始試運行。淖爾中慧海關監管場所采用了先進的無人駕駛車輛作為運輸工具,基本不受天氣、溫度等環境因素影響,可實現全時段、全天候連續運轉,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縮減了通關時間,為甘其毛都口岸物流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甘其毛都口岸聯檢大樓建于2006年,2023年實施改擴建工程,2024年1月重新投入使用。改擴建工程總投資6050萬元,總建筑面積1.29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大樓建筑、裝飾、采暖、給排水、電氣等設施改造,對室外雨水管網、輸水管道等進行維修,對海關、檢驗檢疫以及業務技術用房等功能不足部分進行擴建。改建后的旅檢大廳功能齊全,布局符合相關業務規范。一層是旅客檢查通道、邊檢海關聯合查驗室、執法辦案區、衛生檢疫用房、邊檢海關以及緝私部門執勤執法功能用房以及免稅店。二層是勤務指揮中心、證研中心、黨建用房等。三層是會晤室以及邊檢海關執勤人員辦公室。旅客出入境辦事效率明顯提高,旅檢現場愈發國際化、智能化、舒適化、便捷化,對于一體化推進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經濟發展、口岸城市建設,促進我市擴大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