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文化 • 河套文化丨河套酸粥
酸粥,是河套地區一道極具特色的家常美食。
酸粥以糜子為原料,它利用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發酵而成,是一種有上千年歷史的傳統發酵食品。河套過去廣種糜子,糜米酸粥是家家戶戶必有的主食。所謂酸粥、酸米飯,是以糜米米湯盛于罐中,待其發酵變酸后,放入糜米,炊時撈于鍋里,燜至半熟取汁不盡則成粥,取汁盡則燜飯,也稱撈飯。此飯米粒金黃澄亮,筋軟滑溜,酸香順口,可使人口內生津,有調味、止渴、消暑、開胃和泄火的功效;酸米湯是上等的清涼飲品。
糜米酸粥有多種吃法,有的擱胡麻鹽,有的擱油炸辣子,還有的吃炒酸粥。河套民諺說:“酸不過個漿米罐子,親不過個老婆漢子。”用漿米罐子比喻夫妻之間的深情厚誼,可見酸粥在河套人生活中所占的位置多么重要。過去,每天一大早,每家每戶都會熬上一鍋熱氣騰騰的酸粥,然后每人盛上一大碗,就上紅腌菜,拌上油辣子,邊吹氣邊吸溜,吃完再喝上口開水,心滿意足地離開飯桌開始一天的勞作。吃上酸粥頂著烈日勞動,不覺渴也不上火。勞動了一天,一進家門就痛飲上幾勺酸米湯,疲累的身體頓感清涼爽快。
一碗酸粥的食材雖然尋常,做法亦不算復雜,它為辛勤勞作的人們帶去有滋有味的一日三餐,成為一方人民的特色美味。即便在今天,酸粥依然是很多人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好多生活在外地的河套人常常通過一碗酸粥來慰藉思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