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臨河區鐵南街道道南社區道南小區東側的一塊雜草叢生、砂石遍地的閑置土地完成華麗“變身”,成為充滿生機的“民族團結進步生態園”。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這個占地2700平方米的游園內綠樹成蔭,來這里散步、鍛煉、親子游玩的居民絡繹不絕。
天高云淡,秋風颯爽。筆者來到小游園內,一股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環顧四周,樹木整齊美觀,長廊古色古香,各式各樣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展示牌散布其間。幾個老人正坐在石凳上,和道南社區黨支部書記賈芷玥聊天。
“道南小區始建于1997年,有漢族、蒙古族、滿族、回族等各族群眾1010戶。為滿足各族群眾的文化健身養老需求,鐵南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立足為民服務的宗旨,打造道南小區生態小游園。小游園樹種種類豐富,有洋槐、柳樹、楊樹、杏樹、毛櫻桃等多種植物,樹木為居民們遮陽避雨,提供休息場所。這片土地不僅滋養著各種植物,也孕育著不同民族居民之間的深厚情誼。”賈芷玥介紹道。
宣講民族團結知識
攀談中,一位老人從石凳上站起來,他身材魁梧,精神矍鑠,他指著小游園周邊的樹木說:“我平時就熱愛園藝,對植物的養護和修剪有些經驗。平時,我經常修剪這里的樹木,能為小區的環境美化出一份力,我特別開心。”
老人叫孟慶玉,今年80歲,他也是道南社區各民族居民共同建設家園的見證者,平時,他經常和小區的幾位老人打掃游園的衛生。當鄰居們夸贊他的時候,他總是很謙虛地說:“黨的政策這么好,是黨和國家養育了我,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再應該不過的了,道南小區是大家的家,我多做一些,就能影響到身邊的人,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我們的家園就會越來越和諧美好,我雖然不是黨員,但是我要向黨員的標準靠攏,爭當先鋒,走在前面。”
民族團結進步生態園是以民族文化和民族團結為核心設計理念,在原有設施的基礎上設計了休閑廊架,既滿足了居民休憩的需求,又弘揚了民族精神。蜿蜒曲折的休閑步道靈感來源于舞龍和紐帶,并在步道兩側增設了兩套桌椅及板凳若干。結合民族團結文化建設,設置了特色文化符號,展現各民族融合發展、同舟共濟的景象;園內茂密的榆樹環繞著步道,象征著中華民族大家庭成員緊密相依、同心協力。
此外,游園周邊還修建了文化廣場和籃球場,加蓋了一處200平方米的居民大舞臺,為周邊居民提供文化娛樂活動場所,將游園觀光與健身娛樂相結合,群眾既能參觀美景,又能強身健體。
據鐵南街道宣傳委員鳳梅介紹,近年來,該街道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把小游園建設作為營造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示范區的有效載體,以線擴面,有形有感有效推進各項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切實做“活”轄區文化,育“實”文明倡導,使民族團結進步入腦入心,扮靚社區環境、豐富文化生活,多種形式向群眾傳遞民族團結進步的新風尚。
下一步,鐵南街道將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挖掘好、傳承好、弘揚好各民族團結友愛、無私奉獻的偉大民族精神,引導各族居民群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