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巴彥淖爾大地處處煥發出勃勃生機,從科技創新的前沿到鄉村振興的田野,從繁華的都市到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處處涌動著高質量發展的熱潮。
9月24日,“牢記囑托擔使命 深化改革譜新篇”2024年全市推動高質量發展現場會與會人員先后來到烏拉特后旗、杭錦后旗、磴口縣重大項目建設現場和產業園區,看進度、比變化、學做法,聆聽奮蹄疾奔的足音。
2024年以來,烏拉特后旗立足市委“五高五區”目標定位,確定了“全力挺進中國西部百強縣中游,實現旗第十一次黨代會五年任務三年完,建成一個‘新后旗’目標”。前三季度,全旗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完成80億元,同比增長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90.5億元,同比增長8%;全旗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60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完成55億元以上。
烏拉特后旗鄉村振興與文旅產業結合示范樣板村——巴音寶力格鎮團結村。近年來,烏拉特后旗在團結村五組統一規劃打造了“一中心、兩通道、三園、七區”。項目通過村集體以土地入股,吸引綠兆源、常福記等龍頭企業投資5800萬元建成糧油、酸菜、辣椒、飼料等加工廠,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80萬元。在團結村五組打造果樹民宿村,引導村民栽植經濟果樹供游客采摘,結合區域公用品牌“烏蓋蒙餐”打造“呼和巴什喀”特色蒙餐區,建成親子游樂場、自助燒烤區、水上沖關、休閑垂釣等休閑娛樂場地。今年以來,已累計接待游客5萬余人次,旅游收入200多萬元。
巴彥淖爾工業固危廢資源化循環產業項目總投資15億元,占地99.2畝,建設年可處理工業固危廢34萬噸、油品精制12萬噸裝置。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為工業固危廢處理項目,總投資3億元,于2023年9月開工建設,目前已完成年度計劃的85%,正在實施廠房、設備基座等土建工程,預計今年年底完成土建工程及部分設備安裝,2025年6月底投產運行;二期為油品精制裝置項目,新增用地約70畝,計劃11月開工建設,2025年12月投產運行。項目建成后,每年可處理含油污泥、低殘值塑料及殘膜、廢礦物油等工業固危廢17萬噸,實現工業產值5.77億元、利潤2.06億元、納稅60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近100個。
烏拉特后旗萬畝現代果蔬育苗基地6500畝冷棚已建成投用。3500畝土鋼結構溫室套內面積1100畝,總投資1.6億元,每畝建設成本14.5萬元。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為烏拉特后旗及周邊旗縣提供嫁接苗及種苗2億株,每畝純收益可達5.4萬元。目前,項目已基本完工,10月投用。
烏蓋礦山治理土地集約利用萬頭肉牛養殖園區是國內首家高標準礦山綜合治理現代化肉牛養殖場。項目占地面積860畝,總投資7.1億元,目前已建成基礎母牛舍4棟、自繁牛舍10棟、隔離牛舍3棟,一期項目引進3000頭西門塔爾肉牛,二期項目引進7000頭純種進口安格斯繁育母牛。項目可為村集體每年增收40萬元,為周邊群眾提供55個就業崗位,平均年工資6萬元左右,可帶動1.5萬畝青儲玉米種植產業。
今年以來,杭錦后旗圍繞市委“五高五區”目標定位和旗委“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項目為王、城鄉融合、民生至上、黨建引領”24字發展理念,全旗上下全力以赴辦好兩件大事、落細“六個工程”,全旗綜合實力邁上新的臺階,發展脈動愈發強勁。
從目之所及到身之所感,這片熱土正以昂揚的姿態和火熱的激情,不斷書寫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華美詩章。
杭錦后旗陜壩鎮帳房村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總投資4255萬元,建設規模1.6萬畝。示范區創新提出“五打破、五統一、一重新”高標準農田大破大立建設模式,在全區示范推廣。項目引進金黃農業公司,采取“村黨支部+公司+農戶”統種共富規模化經營模式,建立起“首席專家+專業合作組織+技術指導員+科技示范戶”科技服務體系,探索出一條高標準農田建設“1+ N ”新路子。創新推廣多種引黃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在灌排配套的基礎上,采取灌水洗鹽、增施有機肥等8項農藝措施,耕地質量普遍提升0.5~1個等級。2023年,玉米最高單產1354公斤。2024年,小麥單產再創新高,達705.8公斤。
華恒生物交替年產6萬噸三支鏈氨基酸、色氨酸和1萬噸精制氨基酸項目規劃占地145畝,計劃投資7億元,設計總建筑面積5.3萬平方米,配套給排水、供配電、消防、道路、停車場、綠化等公用工程建設,以及發酵裝置、發酵尾氣處理裝置、干燥機等設備。2024年5月開工建設,目前廠房主體建筑已全部完工,2025年6月達產。項目達產后,將形成交替年產6萬噸三支鏈氨基酸、色氨酸和年產1萬噸精制氨基酸的生產能力,預期新增產值15億元,新增稅收1億元,新增就業300人。
內蒙古旭一乳業有限公司鮮奶產業化示范項目占地面積50畝,總投資1.5億元。項目從立項到投產僅歷時8個月,通過盤活盛華生物有限公司的辦公樓,新建乳制品加工車間2萬平方米,配套建設倉儲庫房、綜合辦公及污水處理等設施,年處理鮮奶30萬噸,年產奶粉2.5萬噸、液態奶8萬噸、發酵奶3000噸、干酪素2000噸、奶油2000噸、乳清粉2000噸,有效填補了地方奶粉、干酪素產業空白。奶粉生產線于2024年5月投產,日處理鮮奶700噸,日生產乳粉80噸~100噸。液態奶生產線9月投產,日處理鮮奶300噸。干酪素生產線預計10月底投產。項目滿負荷生產可實現日處理鮮奶1200噸,全年可實現產值10億元~15億元,解決就業180人。
內蒙古魯閩建材新能源管樁基地項目于2023年11月開工建設,總投資1.75億元,占地80畝。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投資1.1億元,建設產業園標準化廠房8300平方米,配套基礎設施5000平方米,新建管樁生產線2條。項目于2024年3月投產,預計可實現年產管樁300萬米,產值2億元以上、稅收2500萬元以上。截至目前,已生產管樁100萬米,實現產值65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120個。二期投資6500萬元,建設年產330萬米新能源管樁項目,2024年8月開工,預計2025年3月投產。項目全部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管樁630萬米,產值4億元以上,解決就業240人以上。
近年來,磴口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考察巴彥淖爾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兩件大事”,緊緊錨定市委“五高五區”目標定位,全面落實市委、政府部署要求,真抓實干,砥礪奮進,在綠色有機農畜產業、光伏+生態治理、新能源、文旅產業等上持續發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較快增長,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磴口新篇章。
磴口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位于沙金套海蘇木巴音寶力格嘎查,采取村企聯建的方式,由圣牧草業公司和巴音寶力格嘎查共同改造建設,于2024年5月開工,7月建成。示范區分為主題展陳區、體驗交流區、特色餐飲住宿區3部分,主題展陳區由“同心向黨、同心共富、同心筑夢”3個廳組成,占地270平方米,通過“石榴花紅籽籽相擁、蓯蓉花開同心共富、沙棗花香同心筑夢”3個篇章,集中展示了磴口縣持續增強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動場面。體驗交流區有賽馬場、摔跤場、射箭場、科泊爾長調傳習所,先后成功舉辦了三屆那達慕大會、“同心杯”村超聯賽等活動。特色餐飲住宿區由14個三聯式蒙古包組成,可同時為60余人提供特色民宿服務,餐飲區可容納200人就餐。
蒙能磴口縣160萬千瓦光伏+生態治理項目占地4.5萬畝,項目計劃總投資52.3億元,配套建設4座220千伏升壓站,通過220千伏線路接入祥泰500千伏變電站。項目于2024年4月開工,預計年底建成投產。項目投產后,預計每年平均上網電量31.6億度,新增工業產值8.9億元,實現營業收入7.25億元,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07.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75.3萬噸,通過推廣光伏+生態治理“磴口模式”新增光伏治沙面積4.5萬畝,建設期內將帶動近8000人次就業。
華電光伏產業鏈條項目占地99畝,總投資1.2億元,建設年產20萬噸全自動光伏支架生產線8條,可滿足光伏新能源項目年裝機容量500萬千瓦以上。項目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約16億元、年稅收約2000萬元,增加就業崗位80個。華電重工光伏支架項目的引入,實現了磴口縣國家500強大型央企落地零的突破,填補了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空白,對全市推進新能源全產業鏈發展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