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5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巴彥淖爾各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區的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凝心鑄魂彰顯新氣象,團結和順取得新成就,聚智聚力展現新作為,強基固本實現新提升……巴彥淖爾各族群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烏拉特草原上響徹同心筑夢的偉大樂章,河套大地遍開絢爛的民族團結進步之花。
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
時代闊步前行,奮斗腳步不止。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守好促進民族團結生命線,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繪就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動人畫卷。
聚焦主線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做好民族工作、促進民族團結,是各項事業發展的堅實基礎。
近年來,我市堅持高位推動、上下聯動、全域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邁上新臺階。
黨委推動全方位。我市召開民族工作會議,構建三級黨委、政府“一把手”任“雙組長”的領導體制,將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納入黨的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納入政治考察、巡視巡查、政績考核。《巴彥淖爾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發展規劃(2021—2025年)》《巴彥淖爾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攻堅方案》等文件先后出臺。
統籌推進全領域。市委、市政府召開創建工作攻堅動員會,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作出全面部署,明確責任部門,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精心組織召開全市第三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表彰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70個、模范個人80名。
思想引領全覆蓋。各地各部門積極構建共有精神家園、做好思想引領宣傳,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做好全盤推動,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凝心聚力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高質量發展。
促進發展成果惠及各族群眾
在烏拉特后旗呼和溫都爾鎮廣林村蒙源花菇種植基地,花菇大棚鱗次櫛比,棚里菌棒上朵朵花菇撐起褐色的“小花傘”。這是當地爭取少數民族發展資金188萬元建設的100畝花菇種植產業基地,每棚花菇年產值達10萬元,帶動農戶年增收3萬元。“咱們的花菇一年能產6茬,產量和品質穩定,效益也可觀,現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廣林村五組村民趙計善說。
在位于烏拉特后旗潮格溫都爾鎮的內蒙古英格蘇生物科技公司駱駝養殖示范場,棚圈內的80多峰紅駝駝峰高聳、膘肥體健。這個基地主要采用“企業+合作社+牧戶”的模式。在駱駝租賃期間駝奶、絨毛歸基地所有,租賃期結束后向牧民支付租賃費,母駝、駝羔仍歸牧民所有。這種模式既解決了當地牧民養母駝成本較高的問題,也有效提高了牧民的收入。錫日淖爾嘎查的牧民朝格吉圖說:“基地這個養駝模式挺好。把駱駝送到這兒,不用我自己買草料飼養,節省了一筆開支,還能拿到一部分租金。”
作為邊境旗,烏拉特后旗積極探索地區經濟發展新路,支持嘎查村集體利用已建成的24個牲畜托養所加強農企利益聯結、推動集群發展,實現“增駝穩牛、減羊馬驢”的畜牧業發展目標。
近年來,我市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發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眾。先后獲得3批次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共計1.71億元,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村牧區生產生活條件,讓群眾以更加強烈的主人翁意識積極參與邊境地區建設。積極主動落實援企紓困各項政策措施,申請民貿民品企業貸款貼息資金3217萬元。有效落實“民營企業進邊疆”行動工作部署,主動在民貿民品領域先行先試,組織民貿民品企業與抵邊嘎查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已篩選17家民貿民品企業與抵邊嘎查建立結對共建機制,促進民貿民品企業與抵邊嘎查互促共贏。
以發展促民生,以民生促團結,民族團結進步之花不斷結出甘甜的碩果。
強化宣傳構筑共有精神家園
民族團結是人與人的團結,需要凝聚全社會的力量。
悅耳的駝鈴聲中,一支紅駝宣講隊翻過一座座丘陵山包,來到烏拉特后旗潮格溫都爾鎮西尼烏素嘎查。紅駝宣講隊由鎮機關干部、黨校教師、派出所民警等21人組成,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黨的聲音和惠民政策送到牧民身邊,實現邊境牧民宣傳教育全覆蓋。“每次宣講隊來,不光講政策,還幫我們解決各種困難,幫著代買蔬菜、藥品等,很多事都辦在了我們心坎兒上。”這是牧民對宣講隊的感受。
杭后居民付滿良家住潤昇湖附近,經常到潤昇湖的民族團結主題公園散步。公園內,一處處景觀、雕塑、展亭上刻畫著河套地區歷史。今年,公園又增加了“籽籽相擁·同心筑夢”等內容,將群眾休閑與民族團結教育相融合。
根深方可葉茂,本固才能枝榮。關于民族團結的教育在我市各地校園長期開展。
在臨河區第九小學,學生們排練了課本劇《那片草原》。劇目以“三千孤兒入內蒙”為背景,講述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通過課本劇、演講比賽、班會等形式,讓孩子們感受到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植根于孩子們的心中。”臨河區第九小學教師趙慧琴說。
在大型兒童舞臺劇《國家的孩子》的巡演中,演員們真情演繹草原額吉都貴瑪和孩子們在一起幸福生活的場景。觀看演出后,臨河區金川學校學生李燁澔說:“都貴瑪媽媽把‘國家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來養育,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們要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團結各民族的同學,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近年來,我市全面落實國家及自治區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制定出臺我市“三項計劃”實施方案,全面提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質效,助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歷史的時針,指向新的刻度;偉大的夢想,開啟新的征程。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市將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使民族工作更好地融入、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巴彥淖爾大地上常開長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